區域尺度量化綠肥稻田的土壤固碳效應
時間:2025-05-19 08:54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肥料及施肥技術創新團隊揭示綠肥-稻秸聯合還田促進土壤固碳機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種植綠肥和秸稈還田等措施被廣泛用于提升土壤有機碳儲量,但外源碳輸入在促進新有機碳形成的同時,會通過激發效應加速原有機碳礦化。二者共同決定凈有機碳平衡,微生物群落是調控這一動態的主要驅動力。為此,解析有機碳礦化與形成的協同機制對評估固碳措施的實際貢獻至關重要。
利用我國南方稻區聯網長期定位試驗的10個采樣點,區域尺度量化了綠肥、稻秸、綠肥-稻秸聯合利用下的土壤固碳速率,綠肥-稻秸聯合利用的土壤固碳效率最高為23.1%。綠肥-稻秸聯合利用下調土壤保守繁殖策略菌,抑制對土壤原有機碳中木質素、氨基糖類難降解碳的激發效應,降低土壤原有機碳的礦化。驅動快速繁殖策略菌主導的細菌碳泵和霉菌主導的真菌碳泵,將更多的綠肥和稻秸碳轉化為穩定的微生物殘體碳,促進新有機碳形成。該研究為綠肥-稻秸聯合利用技術推廣應用提供重要科學依據,也為我國當前實施的農田減排固碳行動提供有效技術支撐。
該研究得到 “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項目的支持。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111/gcb.7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