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有泥,心中才有底。開展調研就要走好群眾路線,撲下身子、沉到一線,了解掌握實際情況,提高決策科學性。要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改革痛點、發展淤點、民生堵點,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以小切口、盯要害的標準確定調研主題、開展“田野作業”。堅持眼到、身入、心至,主動與基層群眾、一線工人、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間地頭、進車間碼頭、坐群眾炕頭聽真話、看真相、取真經。堅持實事求是,不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點水式調研,既看“門面”“窗口”、又看“后院”“角落”,既聽順耳話、也聽逆耳言,從中獲取平時不易看到、難以聽到、意想不到的新情況,真正掌握第一手資料。
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對調研得來的材料和情況,不能先下結論、先定調子,應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進行交換、比較、反復,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清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主要問題和次要問題、全局問題和局部問題,因地制宜、精準施治,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善于獨立思考,不被“成功經驗”所擾,不受“標準答案”所困,基于實事和數據作出客觀判斷,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開展調查研究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問題。聚焦人民群眾當下“急難愁盼”問題、“迫在眉睫”需要,加快調研成果轉化,以可見可感的變化贏得群眾信任。放眼長遠,對改革發展中需長期整改、長效檢驗的問題再調查、再研究,在不斷驗證完善中,搭建制度性框架、明確系統性舉措、實行周期性反饋,確保從根子上解決問題。把調研作為創新的突破口,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謀求創新,敢于“第一個吃螃蟹”,讓實事求是的調查研究成為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大動力。
(東海縣委組織部夏羿飛、陳少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