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食安中心公布袋裝飯團的微生物質素風險評估研究結果
時間:2024-12-31 08:50 來源:香港食安中心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十二月三十日公布袋裝飯團的微生物質素風險評估研究結果,全部樣本在致病菌(即李斯特菌、金黃葡萄球菌和蠟樣芽孢桿菌)方面,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整體質素令人滿意。


中心發言人說:「袋裝飯團的便攜包裝可讓消費者隨身帶著以便享用,甚受歡迎。中心于今年二至三月,在本港不同區域的四家連鎖外賣店、五家連鎖超級市場或便利店收集了63對袋裝飯團樣本,根據《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的訂明準則,評估袋裝飯團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后的微生物質素變化?!?/div>
研究結果顯示,全部樣本致病菌檢測均符合微生物含量的食物安全準則。然而,其中一個紅燒三文魚飯團樣本因檢出過量大腸桿菌而于衛生質素方面被評為欠佳,但不涉及食物安全問題。這可反映制造和處理食物的過程或有待改善,中心已向相關制造商提供食品制備過程的建議。其后抽取的一個跟進樣本,檢驗結果令人滿意。
此外,在評估袋裝飯團在室溫存放一段時間后的微生物質素變化方面,適用于需氧菌落計數評估的58個樣本中,只有一個在購買后置于室溫下四小時的需氧菌落計數檢測結果屬尚可,其他均屬滿意。盡管如此,當中三個樣本較在購買后隨即冷藏于攝氏四度或以下的對照樣本,需氧菌落計數高出了超過十倍。需氧菌落計數是一項質素指標,并非安全指標,因此上述情況并不涉及食物安全問題。然而,需氧菌落計數可顯示有關食品的一般質素和剩余保質期的有用資料。
食物業界應時刻遵守良好衛生規范,并參考以下處理飯團的安全建議:
· 食物處理人員應接受適當的訓練,學懂如何正確配制飯團和避免飯團受污染;
· 生的食物配制區與處理即食食品的區域應盡可能分隔開,以減低交叉污染的風險;
· 預先計劃制作飯團的時間或次序,以免容易變壞的配料/即食配料存放在室溫下過久;
· 一般而言,預期要長時間陳列的飯團,應該要在配制后冷存;
· 關于抑制微生物生長使飯團能在攝氏四度以上存放一段時間的控制措施應加以驗證;及
· 提供貯存條件方面的建議,以便消費者以安全的方式處理飯團。
發言人亦提醒巿民留意以下建議,以確保袋裝飯團食用安全:
· 購買飯團后應盡早食用;
· 應小心遵從包裝上的指示貯存袋裝飯團,并于「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的日期前食用;及
· 如非立即食用,袋裝飯團應以攝氏四度或以下冷藏。
有關研究報告已上載至中心網頁:www.cfs.gov.hk。
特別提示:本信息由相關企業和個人自行提供,真實性未證實,僅供參考。請謹慎采用,風險自負。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 條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