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團隊揭示黃曲霉毒素B1和黃曲霉毒素M1誘導的腸道毒性
時間:2024-12-17 09:21 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科技創新團隊在霉菌毒素風險評估方面取得新進展,揭示了黃曲霉毒素B1和黃曲霉毒素M1聯合作用誘導的腸道毒性機制,為解析混合霉菌毒素損傷腸道屏障機制提供了支撐。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毒性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上。


黃曲霉毒素B1(AFB1)是廣泛存在于農作物中的霉菌毒素,黃曲霉毒素M1(AFM1)是牛奶中唯一具有最大限量的霉菌毒素。腸道是抵御外界污染物的第一道屏障,對維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霉菌毒素對腸道屏障損傷的機制是國際關注的重點。
在這項研究中,將小鼠單獨或組合暴露于AFB1和AFM1中28天,以探索差異表達蛋白(DEP)和富集途徑。通過分化Caco-2細胞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進行驗證。結果顯示,AFB1和AFM1暴露于小鼠體內會破壞腸道屏障的功能,其聯合毒性大于單獨毒素的毒性。進一步的小鼠蛋白質組學分析表明,這些差異的潛在機制可以解釋如下:(i)AFB1誘導的DEPs富集到了脂質代謝通路。(ii)AFM1誘導的DEPs富集到了蛋白質輸出途徑。(iii)聯合處理組誘導了更嚴重的腸道損傷,可能與抑制的細胞代謝能力、增加的細胞凋亡以及上皮細胞完整性被破壞相關。因此,本研究從蛋白質組學角度證明了AFB1和AFM1共同暴露的腸道毒性。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基金、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等項目支持。高亞男為文章第一作者,鄭楠研究員為文章通訊作者。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ecoenv.2024.116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