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馬帥莎 李艷明
12月6日,中國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這是該型火箭首飛成功后第一次執行應用發射任務,標志著捷龍三號運載火箭開啟應用發射的序幕。
拉開型號應用發射序幕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是捷龍系列火箭的第二位成員。去年12月9日,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搭載著14顆衛星,在黃海海域首飛成功,推動中國固體運載火箭實現系列化,同時實現中國火箭從海上冷發射到海上熱發射的跨越。此次發射意味著捷龍三號火箭進入應用發射新階段。
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是面向未來衛星星座快速組網發射需求而打造的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其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達1.5噸,可在一周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實施發射,具有運載能力強、整流罩包絡空間大、發射方式多樣化、經濟性好、發射效率高、履約周期短等特點。
中國首次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
這是中國首次進行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捷龍三號火箭發射船從東方航天港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出發,歷時5天半,行程1300多海里,首次到達廣東陽江附近海域實施發射。該海域可近海實施近極軌和太陽同步軌道等南射向發射任務,進一步驗證火箭對于海上長距離機動發射的適應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指揮金鑫介紹稱,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運輸途中海況復雜、距離母港遠,對火箭可靠性要求更高。為此,發射船配備了保溫棚,運輸途中可為捷龍三號火箭提供穩定的溫濕度環境。同時,捷龍三號火箭可在4級海況下運輸,環境適應性強。本次發射驗證了捷龍三號火箭海上遠距離機動發射能力,提高了火箭任務適應性。
明年至少5次發射
2024年,捷龍三號運載火箭計劃執行5次以上發射任務。一院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管洪仁表示,經過優化,捷龍三號火箭目前已具備箭體批量總裝條件,大大縮短了任務響應時間,履約周期進一步壓縮,可適應商業衛星發射任務復雜多變的特點。
此外,捷龍三號等固體運載火箭所在的山東海陽固體運載火箭總裝測試基地一期工程已具備年產10發火箭的生產能力,二期工程計劃今年12月底前建設完成,屆時將具備年產20發固體運載火箭的能力,可有效支持未來高密度的發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