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冠連續4周列榜首 如何區分流感、新冠和合胞病毒?
5月24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發布2023年第20周疫情周報。報告顯示,2023年第20周全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4種25544例,死亡1例。報告病例數居前5位的病種依次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感冒、肺結核和病毒性肝炎,共占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的98.9%。本周北京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數較上周有所上升,呼吸道傳染病為主要報告病種,占報告數的96.5%。
卡樂圖片 寧穎 攝
至此,北京新冠的報告發病數已連續四周列于榜首。第17-20周全市報告法定傳染病依次為6438例、10508例、18081例、25544例,第20周的報告發病數是第17周的近4倍。
北京新冠患者有所增加
新冠感染人數近來超過流感,排名第一。新冠患者有所增加,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提醒:上一輪沒有“陽過”的人群,老年人、基礎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要重點做好防護。
李侗曾介紹,隨著流感季逐漸過去,近兩周新冠患者在佑安醫院的門診接診人數有所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初陽”患者,“二陽”患者占比略超一成。“初陽”患者大多為老年人,“二陽”患者大多是20歲至50歲之間的中青年人,“這可能與他們社會活動較頻繁有關”。
由于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XBB系列毒株致病力與早期奧密克戎各亞分支變化不大,“初陽”患者癥狀與上一輪患者相比沒有區別。老年人、存在基礎病的人群依然有發展為重癥的風險。“二陽”患者由于體內還存在抗體,感染癥狀相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一般3到5天就恢復了”。
李侗曾提醒,上一輪沒有“陽過”的人群,老年人、基礎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脆弱人群,要重點做好防護。“尤其是80歲以上老人或有嚴重基礎病的人群,要避免去人多聚集場所,在封閉環境戴好口罩。”
中青年人參加社會活動較多,李侗曾提醒:在空氣流通不好的場所,周圍有發熱、咳嗽癥狀者等場景下,也要通過戴口罩、勤洗手來保護自己。
高考季、畢業季將至,在校師生要格外關注自身健康,加強防護,以免影響學業、考試。“如出現呼吸道癥狀,應及時居家休息,不要帶病上班上學。在盡快恢復健康的同時,也避免造成人群傳播。”李侗曾說。
兒科發熱門診患者增多
最近,部分醫療機構兒科發熱門診患者增多,很多孩子都感染了呼吸道合胞病毒。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它有什么危害?來看專家解讀。
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發熱等,呼吸道合胞病毒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嬰幼兒以及體質弱的老年人容易感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 徐保平: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我們兒童最常見的病毒病原,最主要的表現在嬰幼兒雖然是下呼吸道感染、毛細支氣管炎、肺炎,但是在年長兒最主要的還是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普通感冒。
專家介紹,在北方地區,呼吸道合胞病毒一般在冬春季比較多見。過去三年,由于公眾保持了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其感染率較低。今年由于公眾活動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也隨之升高,感染高峰也相對延遲。
如何區分流感、新冠和合胞病毒?
那么,呼吸道合胞病毒與流感和新冠病毒又有什么區別?家長應該如何科學應對呢?繼續來看專家解讀。
專家表示,如果家庭當中沒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孩子突然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更大。流感病毒感染癥狀相對較重,以高熱為主,往往出現渾身酸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而合胞病毒感染的典型癥狀是咳嗽、喘息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自限性疾病,一般只需要使用常規抗病毒藥物以及止咳化痰類的藥物,癥狀大多會在1至2周內消失。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免疫力一般只能維持幾個月,所以孩子上一年感染過,第二年還有再次感染的可能。預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首先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呼吸一科主任 徐保平:比方說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在這種呼吸道感染高發的季節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另外不主張帶病堅持上學或者工作,到醫院就醫時,我們該戴口罩還是要戴口罩,做好防護。
(中國小康網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