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科普丨守護“菜籃子”安全!太原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全解讀


什么是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
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指的是在短時間內,采用簡單、便捷的方法對食用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微生物等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進行定性或半定量檢測。
它就像是農產品安全的“快速篩查員”,能在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前,初步判斷其是否存在安全風險,為消費者的 “菜籃子”“果盤子” 筑起一道重要防線。與傳統實驗室檢測相比,快速檢測不需要復雜的儀器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員,操作簡便,成本較低,能在基層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等場所廣泛應用,實現對大量農產品的快速篩查,及時發現問題,防止問題農產品流入消費環節。
2
為什么要進行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
保障消費者健康
農藥、獸藥殘留超標以及微生物污染等問題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慢性疾病等健康風險。快速檢測能及時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農產品,避免消費者購買和食用不安全的農產品,從而保護公眾身體健康。
加強市場監管
農產品市場流通量大、品種多,傳統實驗室檢測難以做到全面覆蓋。快速檢測作為一種高效的篩查手段,可幫助監管部門快速掌握市場上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問題產品并采取相應措施,如責令下架、追溯源頭等,有力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
對于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者而言,快速檢測可以促使他們加強質量控制,從源頭保障農產品質量。如果在自檢過程中發現問題,能夠及時調整生產或采購策略,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3
常見的食用農產品
快速檢測項目
01
農藥殘留檢測
常見檢測項目有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這些農藥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但如果使用不當,農產品中殘留量可能超標,對人體神經系統等造成損害。例如敵敵畏、甲胺磷、克百威等農藥殘留檢測較為普遍。檢測方法多基于酶抑制原理,利用農藥對乙酰膽堿酯酶的抑制作用,通過顏色變化來判斷農藥殘留量是否超標。
02
獸藥殘留檢測
針對畜禽產品,常見檢測項目包括瘦肉精(如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抗生素(如氯霉素、磺胺類、喹諾酮類)等。瘦肉精會導致人體出現心悸、肌肉震顫等不良反應;抗生素殘留可能影響人體腸道菌群平衡,引發耐藥性問題。檢測方式有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等,通過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反應來檢測獸藥殘留。
03
水發類農產品檢測
水發產品在加工過程中可能存在違規添加的問題。常見檢測項目有甲醛和雙氧水。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讓水發產品(如毛肚、海參、魷魚等)色澤更鮮亮、保存時間更長,會違規添加甲醛。甲醛是一種致癌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檢測甲醛可采用乙酰丙酮比色法,甲醛與乙酰丙酮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黃色化合物,通過比色判斷甲醛含量。雙氧水(過氧化氫)也常被違規用于水發產品的漂白和防腐,過量攝入會對人體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和損傷。檢測雙氧水一般利用其氧化性,與特定試劑反應產生顏色變化來判定其是否超標。
4
消費者如何看待快速檢測結果
了解檢測意義
消費者應明白快速檢測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它能在短時間內對農產品質量進行初步評估,有助于市場監管和質量把控。如果市場或超市公示的快速檢測結果顯示農產品合格,說明該產品在快速檢測層面未發現明顯安全問題,可以較為放心購買。
正確看待陰性與陽性結果
快速檢測結果陰性,表示在該次檢測條件下,未檢測出目標有害物質或其含量在快速檢測方法的判定限以下,產品相對安全。但由于快速檢測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排除產品存在其他未檢測項目的風險。若檢測結果陽性,意味著產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此時該產品不應被銷售,消費者也不應購買。不過,陽性結果需進一步經實驗室檢測確認,因為快速檢測可能存在誤判。
積極參與監督
消費者可以關注農批市場、超市等場所的農產品快速檢測公示信息,若對檢測結果有疑問,可向相關管理部門或檢測機構咨詢。同時,若發現農批市場存在未按規定進行快速檢測或檢測結果不真實等情況,可向監管部門反映,共同維護農產品市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