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復|關于強化食源性傳染病事件共防共管,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議
時間:2025-04-29 13:17 來源: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關于市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第0681號建議辦理情況的答復函


渝衛答復函〔2025〕15號
肖倫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食源性傳染病事件共防共管,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建議》(第0681號)已收悉。感謝您對我市食源性傳染病事件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關心支持!經與市委社會工作部、市教委、市市場監管局和市大數據發展局等部門共同研究,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關于全市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數據全量下沉事項。2023年以來,我市依托數字重慶建設,市委社會工作部在全國率先構建“一中心四板塊一網格”(簡稱“141”)基層智治體系,目前,該體系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多部門協同推進。通過探索建立數據共享、風險會商、聯勤聯動等一體化推進機制,推動三級貫通、區域聯動,已歸集“一標三實”、市場主體等82類、2.97億條數據,貫通市級部門、區縣應用76個,累計流轉事件111.7萬件。同時開發上線“一表通”智能報表組件為基層減負賦能,通過數字化方式,將基層量大高頻事雜的各類歷史報表整合精簡后形成業務表,各級各部門依托業務表進行數據維護、智能上報、隨時取用,目前已在1031個鎮街全面推廣,鎮街月均填報報表數量從108張減至40張、壓減62.88%;鎮街處理報表平均時間由2小時減至10分鐘、壓減91.67%;報表工作人員由平均42人減至10人、壓減76%;部門獲取業務數據的時間由平均3天減至20分鐘。
(二)關于“以數字化方式加強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監測”事項。市教委會同市市場監管局迭代升級“餐飲安全在線”應用平臺,學校通過“重慶陽光食品”APP 上傳所有食堂從業人員健康證。實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管理制度,學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天檢查從業人員上崗前的健康狀況,將檢查情況上傳“重慶陽光食品”APP,系統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進行預警。
(三)關于“落實學校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事項。市教委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重慶市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監督辦法》《重慶市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手冊》,每年通過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會議等方式,督促指導各學校落實食堂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健康教育和培訓考核;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每天對從業人員上崗前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對發現患有發熱、腹瀉等各類消化道傳染病及其他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從業人員,立即停止其工作,并督促其及時接受治療,恢復健康后方可上崗。每年會同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學校食品安全檢查,督促各區縣教育部門和學校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關于“部門協同強化預防和控制食源性傳染病事件”事項。市教委會同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召開全市中小學生健康促進大會、學校安全工作會等會議,安排部署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強化健康宣教,通過“重慶教育”官方公眾號發布諾如病毒等傳染病防控相關科普文章14期,協同衛生健康、疾控部門舉辦各類專題講座843場。各級各類學校利用家長會、健康教育課、講座、板報、廣播等形式,廣泛開展諾如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教育。會同市衛生健康委搭建“疫智防控”數字化應用平臺,構建傳染病防控數字化三級治理體系,對存在諾如病毒感染等高風險傳染病疫情的學校及時預警提示。
?。ㄎ澹╆P于“加強對食源性傳染病事件的衛生處置力度”事項。市教委聯合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制定校園各類傳染病應急處置預案,聯合市場監管部門制定學校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預案,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充分利用“疫智防控”數字化應用平臺,學校一旦發生諾如病毒感染等食源性傳染病事件,教育、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部門立即協同處置,將傳染病疫情遏制于苗頭之中。2024 年,全市學校相關傳染病事件同比下降75.04%。
(六)關于“強化事件監管”事項。目前,衛生健康部門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建立工作領導小組及專家咨詢組,組建食源性疾病監測預警專班,建立定期工作例會、調度會、部門聯席會、現場調研等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公共衛生監督員機制,每年度均印發《重慶市食源性疾病監測計劃》,對食源性疾病疑似病例、食源性疾病確診病例、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病例開展監測,并建立了疑似食源性聚集性事件管理流程。強化醫防協同食源性疾病管理,食源性疾病網絡直報已覆蓋所有全市二級及以上監測醫療機構,以降低食源性疾病漏報率,提升食源性疾病上報效率和質量,對疑似食源性聚集性事件開展實時預警,防范化解重大食源性疾病發病風險,及時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應急事件響應。
?。ㄆ撸╆P于“強化衛生處理”事項。目前市衛生健康委每年舉辦4-5期業務培訓,做好《食品安全法》宣貫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提升培訓。加強事件處置演練和考核,定期開展衛生監督員、醫務人員食品安全事故處置培訓,組織模擬演練,納入疾控機構等級評審指標體系。
?。ò耍╆P于“健康證查驗”事項。目前,市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法》相關要求,在實施食品生產經營許可中,市場監管部門將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從業人員取得健康證明作為現場核查重點項進行檢查。在開展包保督導中,積極引導包保干部,將從業人員健康證獲取情況納入檢查內容,督促指導生產經營主體嚴格落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有關要求,逐步將諾如病毒等感染性較強的病毒納入體檢范圍。日常監管中,將生產經營主體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列入檢查要點表,作為重點項目進行詳細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企業及時督促企業限期整改落實,對整改不到位的企業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九)關于“完善基層智治體系”事項。市市場監管局牽頭,會同市級有關部門結合數字重慶建設要求,打造了“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應用,正在推進實戰應用。將食品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作為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的關鍵環節,在“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應用主體責任落實板塊中設置為核心基礎功能使用;在“渝食安”全鏈條智管綜合場景子應用“餐飲安全在線”中將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信息作為入駐餐飲服務食品經營單位公示檔案內容之一,在首頁面進行展示;將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學校及養老機構作為重點領域進行監管,建設“校園食安”“養老食安”重點專區,開展“陽光工廠”“數字商超”“陽光廚房”建設,構建資質管理、人員管理、食材管理、加工管理等閉環場景,在風險管理中設置提前30個自然日“到期預警”及“過期預警”兩個板塊,實現食品從業人員健康信息實時監測。
?。ㄊ╆P于“強化衛生意識”事項。市衛生健康委、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扎實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宣傳活動,開展41項重點宣傳活動,投放視頻15000余條次,累計受眾3500余萬人次,真正讓群眾參與到“食品安全”中來,向公眾傳遞食品安全知識和健康飲食理念。市市場監管局利用“重慶陽光食品”APP,《關于進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制定《陽光食品APP培訓考核操作手冊——食品生產企業端》和《食品生產環節監督抽考題目》,督促指導企業錄入“日周月”管理制度運行情況,記錄和管理從業人員健康狀況、衛生狀況等。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督促指導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對本企業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對食品安全總監、食品安全員進行法律法規、標準和專業知識培訓、考核,每年培訓時間不少于40小時。
(十一)關于“完善基層智治”事項。當前,市衛生健康委謀劃的“社會·渝悅·疫智防控”應用包含多渠道監測、多點觸發預警、多部門協同處置、多維度總結評估等板塊內容,將依托智能化預警等功能模塊,推動教育、農業農村、海關、市場監管、氣象、生態環保等部門對傳染病預警多跨高效協同響應,推動公安、政法、通管、交通、教育等部門對傳染病疫情協同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衛生學調查,切實提升傳染病事件共防共管效能。此外,市市場監管局已謀劃“政務·‘渝食安’全鏈條智管”應用,其中“重點食品溯源”子應用旨在通過數字化手段解決問題食品“來源難查、去向難追、風險難控”等問題,實現重點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庫存可查”,將為預防食源性傳染病事件提供有效助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對于您提出的建議,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點從以下方面積極加以落實:
?。ㄒ唬┩晟品ㄒ帢藴鼠w系。配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做好《食品安全法》《傳染病防治法》的修訂工作,明確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處置的法律責任;制定《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應急預案》,規范跨部門協作流程。完善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全鏈條衛生標準,重點規范高風險食品(如冷鏈食品、生鮮制品);推動食品微生物污染限量標準與國際接軌,強化致病菌(如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管控。
?。ǘ娀湕l風險管控。市農業農村委將強化源頭治理。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嚴控獸藥、農藥殘留超標;推廣標準化種植養殖模式,建立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等部門將開展重點領域整治。對學校食堂、餐飲連鎖企業、集體供餐單位開展常態化風險排查;強化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小作坊、流動攤販的衛生監管。進一步推廣“互聯網+明廚亮灶”,利用AI識別技術實時監控后廚操作;建立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實現“一碼溯源”。
?。ㄈ┨嵘O測預警能力。市衛生健康委將著力構建監測網絡。完善國家-市-區縣三級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覆蓋醫療機構、疾控中心、食品企業;建立致病菌分子分型數據庫(如PFGE、全基因組測序),實現精準溯源。同時運用大數據分析食品安全輿情與檢測數據,發布季節性風險提示(如夏季細菌性食物中毒高發預警)。建立食品污染物快速篩查技術平臺,縮短致病菌檢測時間至4小時內。
?。ㄋ模┩苿由鐣仓胃窬?。市市場監管局將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制食品企業實施HACCP、ISO 22000等管理體系,推行“食品安全總監”制度;建立企業自查與第三方審核結合機制,公開不合格企業“黑名單”。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委等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科普教育力度。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校園食育課堂”等活動,普及食源性疾病預防知識。同時,開通“食品安全隨手拍”舉報平臺,建立有獎舉報制度。推動行業協會制定團體標準,引導企業對標提升。推廣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覆蓋餐飲、校園供餐等高風險領域。
?。ㄎ澹┘訌姂表憫芰?。市場監管、衛生健康、農業農村、公安等部門將進一步加強信息實時共享,定期開展多部門聯合應急演練,模擬重大食源性疾病暴發場景。制定標準化流行病學調查模板,確保24小時內完成初步溯源。對高風險食品實施“熔斷機制”,問題批次產品立即下架召回。
(六)科技創新賦能。市衛生健康委、市科委將鼓勵開發便攜式致病菌快速檢測設備(如CRISPR生物傳感器),研究噬菌體、抗菌肽等新型生物防腐技術。在進口食品、生鮮電商領域推廣區塊鏈溯源,實現供應鏈透明化。設立食品安全專項基金,支持基層檢測能力建設。進一步培養“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擴充基層監管力量。將食源性疾病發病率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實行重大事故“一票否決”。
再次感謝您對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關注!我們將采取更加務實的舉措,系統性降低食源性疾病發生風險,構建“預防為主、快速響應、社會共治”的現代化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