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西峰區市場監管局全面推行食品監管領域信用風險分級管理


抓住涉企信息歸集“責任線”。依托互聯網+監管、信用甘肅等平臺,通過總對總歸集與“誰監管、誰錄入”的歸集原則,全力落實食品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行政檢查數據及信用修復承諾數據的歸集,為全社會各層級全面掌握企業信用狀況,夯實供社會層面查詢的信用甘肅、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甘肅)等多個信息公示系統的數據奠定了基礎。
壓實主體責任“風險線”。建立“X+智慧”型食品安全信用風險分級監管模式,一是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結合食品類別、管理水平、設施設備、生產工藝、風險等級等情況細化企業自身的管控清單,二是結合信用等級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紅黑榜制度。三是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結合信用等級按用餐飲人數及經營條件等細化企業落實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今年發布食品安全生產經營企業紅黑榜5起,發布反餐飲浪費紅黑榜共4起,開展隨機查餐廳活動8起,四是構建了“互聯網+智慧監管”指揮系統,實現了對全區1459戶食品、餐飲經營單位24小時遠程抓拍、遠程喊話、可視化監管等不間斷監控。一旦發現不規范操作或衛生問題,監管人員立即通過遠程喊話功能提醒和糾正監管對象,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有效杜絕食品安全風險。
夯實差異監管“精準線”。有效融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和日常監督檢查,對食品生產經營風險實施等級劃分,將食品安全生產者風險等級從低到高分為A級風險、B級風險、C級風險、D級風險四個等級,對較高風險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優先于較低風險生產經營者的監管,加強市場監管領域的跨部門抽查比例、頻次,差異化的監管模式,實現監管資源科學配置和有效利用。目前已利用信用等級與教育局、農業農村局等開展了市場監管領域校園食品、肉制品等多項整治。
盯緊“隴上食安”監管“智慧線”。要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制度,并動態調整風險預警機制,強化食品抽查,對不合格產品第一時間發送預警信息。督促企業立即開展食品安全自查,針對預警風險全面排查,并由該局追蹤督查,壓實主體責任,杜絕食品安全風險。
積極發揮食品安全委員會“協調凝聚線”。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及聯合懲戒機制,將企業食品安全信用風險等級、行政處罰、嚴重違法失信、經營異常等信息通過甘肅省“互聯網+監管”系統與公安、農業農村、衛健等部門共享,并積極運用于企業參與ODR消保維權、表彰評優及市場監管領域的綜合監管工作中,真正構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管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