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上,宇樹科技創始人、CEO王興興表示,目前宇樹科技已經在上海建立分公司,各種崗位都很缺人。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今年以來,多家互聯網頭部企業開啟AI崗位大規模招聘,一場圍繞AI人才的激烈搶奪戰正全面打響。
大規模招聘AI人才
阿里云表示,2026屆實習招聘啟動以來,公司持續面向全球頂尖高校招募AI技術儲備人才,此次招聘為近年來規模最大的AI人才校園招聘。據介紹,2026屆實習招聘開放算法、研發、運營、產品等八大職類,AI崗位占比超80%,招募大語言模型、多模態理解與生成、模型應用、AI Infra(AI基礎設施)等領域技術人才。
騰訊4月宣布啟動史上最大就業計劃——三年內將新增28000個實習崗位并加大轉化錄用,其中僅2025年,就將迎來10000名校招實習生,有六成面向技術人才開放。“在大模型加速落地的背景下,我們加大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游戲引擎、數字內容等技術類崗位的招聘力度,技術類崗位占比超60%,擴招力度空前。”騰訊方面稱。
今年3月,百度面向在校學生開放3000多個暑期實習崗位,87%與AI相關,覆蓋大模型、機器學習、無人駕駛等領域。暑期實習開放了4大崗位類別、超300個細分職位方向,涵蓋技術類、產品類、專業服務和管理支持類,以及政企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類。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5年春招首周,人工智能行業求職人數同比增長33.4%,增速位居行業第一,人工智能工程師以69.6%的求職增速位居職業榜首。
攜手高校聯合培育
面對AI人才需求激增,企業正通過課程創新、跨學科融合及產學研結合等方式,與高校共同探索人才培養新路徑。
3月,“科教融匯·產教融合:雙輪驅動服務國家區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南京大學舉辦。會上,南京大學與阿里云簽署全面校企合作協議并宣布啟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合作計劃,共同培養適應未來技術變革、具備跨學科思維的AI創新人才。
阿里云表示,基于南京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學科優勢和公司在云計算和AI大模型領域的技術優勢,雙方將共同設計兼具前瞻性和應用性的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研發跨學科融合的大模型應用實踐課程。
此外,阿里云3月還宣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泰國數字經濟促進局等10所知名高校及政府機構達成合作,推出AI及云計算培訓課程,覆蓋泰國、新加坡等7個亞洲主要國家及地區。
為落實國家教育強國戰略,深化產教融合,加速人工智能領域高端人才培養,騰訊混元大模型AI資深專家團隊4月初走進北京大學大數據課堂及清華大學機器學習課堂,開展前沿技術專題授課。騰訊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深化與高校的合作,通過犀牛鳥系列產學科研合作項目、教育部產學協同育人項目等形式,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共同助力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建設。
2024年12月,北京大學-字節跳動“豆包大模型系統軟件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字節跳動科研戰略與學術合作負責人金小偉表示:“北京大學和字節跳動有長期的合作,特別是近年來在超大規模集群資源管理方面產生了很好的合作研究成果,并在豆包大模型的生產環境中上線應用。聯合實驗室的成立為雙方的合作開啟了新的篇章。未來,在技術研發方面,我們將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在模型架構、訓練框架、推理優化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在產業實踐方面,豆包大模型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實踐經驗,能為基礎研究提供真實的應用反饋。豆包大模型團隊將與北大專家密切合作,共同突破大模型系統關鍵技術,推動大模型技術發展。”
上市公司積極打造AI人才團隊
A股多家上市公司亦積極調整人才戰略,加速引進AI人才并完善激勵機制。
昆侖萬維表示,公司憑借超前的產業布局、領先的研發能力以及卓越的管理團隊,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國際化AI人才,成功打造了一支專業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核心團隊。未來,公司將繼續構建更加開放、包容、富有競爭力的人才體系,為人工智能產業的持續創新和公司全球化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信雅達表示,2025年,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可概括為“AI FIRST,應用FIRST”,將圍繞AI應用打造端到端的金融AI咨詢能力、底座能力、工具鏈能力和服務能力。在人才方面,持續引進與培養AI算法、工程、產品等專業人才,建立健全AI人才激勵與發展機制。
恒鋒信息表示,2025年,公司將圍繞“AI創新驅動發展、海外市場開拓布局、精益管理”三大核心方向,力求在AI技術領域實現突破,制定AI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內部培訓、外部講座等提升員工技術水平,積極引進AI領域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員工參與創新項目。
圣泉集團表示,2025年,公司將深化校企聯合實驗室與AI人才評估系統應用,實施“項目跟投+成果分成”激勵機制,致力于培養兼具產業洞察力與全球視野的復合型團隊,為企業在技術突破、產能升級和全球化競爭中提供核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