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間,新宙邦(SZ300037,股價34.46元,市值259.79億元)披露了2023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4.84億元,同比下降22.5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11億元,同比下降42.50%。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元(含稅)。
電解液價格腰斬
分產品來看,2023年,新宙邦電池化學品業務(即鋰電池電解液)實現營業收入50.53億元,同比下降31.74%;有機氟化學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4.25億元,同比增長21.45%;電容化學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6.29億元,同比下降9.77%;半導體化學品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11億元,同比下降3.76%。
早在今年1月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中,新宙邦就曾表示,受原材料價格劇烈波動等因素影響,公司電池化學品銷售價格同比大幅下降,導致銷售額、凈利潤相應同比下降;另一方面,2023年度新建投產項目較多,且仍在爬坡期,產能未完全發揮,導致管理費用、折舊攤銷等成本增加,對凈利潤造成一定影響。
產能方面,新宙邦波蘭基地于2023年上半年投產,電解液在歐洲開啟了本地化供應。目前電池化學品涉及產能達到近27萬噸,2023年產能利用率為81.29%,在建產能仍有67.24萬噸。
從銷量數據來看,2023年度新宙邦電池化學品的銷售量為21.12萬噸,收入50.53億元;2022年則銷售了14.33萬噸,收入74.03億元。相比之下,2023年的售價出現了大幅下滑。
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新宙邦的境況基本上反映了整個行業的局面。電解液、乃至整個鋰電池領域,都在2023年承受了極大的經營壓力。Wind數據顯示,在鋰價“一瀉千里”之時,電解液每噸價格也從2023年初的5萬元以上,跌到了2023年底的不足2萬元。
隨著行業產能過剩,電解液價格下調,公司毛利率也不斷下滑。新宙邦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整體毛利率為28.94%,同比下降了3.1個百分點,電池化學品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
在減值準備上,新宙邦2023年計提了1731.53萬元的資產減值損失和2592.34萬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分別占利潤總額的1.49%和2.23%。
募投一期項目已完成建設
在行業產能明顯過剩之時,新宙邦也在4月1日晚間發布了部分募投項目延期公告。
2022年,新宙邦募集不超過19.7億元的可轉債,其中2.6億元將投入荊門新宙邦“年產28.3萬噸鋰電池材料項目”,項目共分為三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6萬噸鋰電池電解液,二期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10.3萬噸鋰電池電解液。
目前,一期項目已完成建設。2023年8月,新宙邦曾表示項目第二階段的10.3萬噸電解液預計于2024年四季度投產。但截至2024年末,項目投入金額僅1303.5萬元,投資進度為5.01%。新宙邦表示,該項目一期為荊門新宙邦原有生產項目的技改擴建,與原有生產項目共用部分生產裝置及公輔設施,因此投資額較低。
考慮到當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產業鏈的市場增速較2022年有所放緩,并且荊門新宙邦已具備年產8萬噸電池電解液的產能,此產能可滿足短期內公司華中區域市場需求。新宙邦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產能情況,決定延期荊門新宙邦二期10.3萬噸鋰電池電解液產能項目,將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由2024年末調整為2026年末。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