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軾堅 本報記者 李培晞




2023年以來,江西省深入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效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按照市場監管總局和江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江西省市場監管局持續推動質量強鏈工作,在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試點、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質檢中心建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積極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取得豐碩成果。
“鏈”就質量,增強產業鏈競爭實力。江西省質量強省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出臺《質量基礎設施助力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方案》,統籌推進質量強鏈工作;遴選贛州市現代家具產業、鷹潭市銅產業、吉安市電子信息產業等產業鏈開展試點,創建國家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項目3個;引導鏈主企業晶科能源承擔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試點(光伏新能源),建立質量問題清單71項、重點攻關項目清單20項、產業質量圖譜1張,形成標準互認100余項、計量標準6項、發明專利4項,加快形成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的良好局面。
“鏈”就計量,夯實產業鏈技術基礎。江西省主持起草國家計量技術規范《瀝青混合料理論最大相對密度儀校準規范》,獲市場監管總局批準發布;列入江西省地方計量技術規范制定計劃項目38項,完成驗收審定26項,批準發布實施15項;獲批籌建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智慧竹產業),加快國家鎢與稀土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推動申報籌建國家陶瓷、銅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進家具、數字產業(電子信息)、鋰電新能源、航空器等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批準籌建化工新材料、銅產業等省級計量測試中心,有力支撐產業鏈補鏈固鏈強鏈。
“鏈”就標準,培育產業鏈創新能力。江西省制定出臺《關于標準化支撐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推動9個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共牽頭、參與研制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1項,申報國家標準驗證點項目4個。加快培育一批高水平企業標準、團體標準,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初級)156家,數量位居全國第5位;重點產業鏈企業的14項標準上榜2023年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全省共發布團體標準438項,其中“江西綠色生態”團體標準100項,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鏈”就認證,挖掘產業鏈特色優勢。江西省加快打造優勢產業檢驗檢測認證平臺,推進數字電子材料及顯示器件、稀有金屬新材料、有機硅、眼視光等產品省級質檢中心建設,完成國家富硒與油茶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江西)更名擴項,推動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在江西設立辦事處。深化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創建,全省有機產品認證獲證組織1362家、證書2410張,分列全國第3位、第4位。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入選市場監管總局第二批區域試點1個,選定第二批省級區域試點8個,總數達到13個,促進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向產業鏈兩端延伸。
南昌
鏈上發力競速
塑造發展動能

南昌市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聚焦產業質量賦能,推動質量變革創新,以重點產業鏈、重點企業為切入點,打造區域質量發展新優勢。圍繞“系統施策、示范引領、創新驅動、標準體系、認證支撐”5個方面部署16項重點工作,明確各職能部門、各縣區任務分工,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引導重點產業鏈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向全市企業頒發任命書1376張。建成35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各類業務咨詢、現場指導3700余次。開展李渡酒業企業專場和“進賢文筆”“青山湖針紡”產業專場質量講壇3次,助力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上饒
建設服務基地
助力質量提升
上饒
建設服務基地
助力質量提升

上饒市光伏新能源產業集群是全國最大光伏產業組件生產基地之一。今年1月,晶科能源牽頭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光伏新能源)成為全國首批14個集成服務基地試點項目之一。目前,該基地已完成72家企業、40余家認證機構入駐,實現晶硅、電池、組件3個產業鏈上龍頭企業入駐率100%,國內外第一梯隊認證機構入駐率100%。建立并推廣供應商4級質量評價體系,實現鏈上企業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APQP先期質量管理、測量系統分析、SPC過程統計控制系統4個先進質量工具全覆蓋,A級供應商占比數量提升32個百分點,引領全產業鏈質量提升。
景德鎮
聚焦區域優勢
全面賦能終端
景德鎮
聚焦區域優勢
全面賦能終端

景德鎮市深入助力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大力開展陶瓷產業鏈質量提升行動,著力打造陶瓷產業質量新高地。持續提升陶瓷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效能,把質量提升活動涉及范圍,從高溫瓷、骨質瓷等重點產品延伸至陶瓷產業鏈上下游產品,陶瓷產品合格率由96%提升至98%。建立“陶瓷知識產權聯盟﹢工作站”模式,陶瓷專利授權量達1846件,制定17個團體標準,50家企業獲得“景德鎮制”品牌使用授權。陶溪川LIVE直播基地直播電商交易總額突破80億元,“夜珠山”夜經濟品牌已經成為景德鎮文化消費重要增長點,全市陶瓷產業營收突破860億元,3年實現翻番。
鷹潭
堅持質量至上
助企煥發生機
鷹潭市以高質量市場監管服務推進銅功能材料產業邁向新高度,全力推動先進銅功能材料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NQI鷹質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云服務平臺,并升級改造為“銅質通-銅產業質量提升服務平臺”,249家銅企業入駐,為銅企業提供質量服務1528次,解決特種設備、標準、計量等各類問題187個。加大企業標準創新培育力度,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等標準180項,入選企業標準“領跑者”8個,獲得綠色生態認證證書13張。推動專利導航在銅產業發展中的應用,發布10個銅產品專利導航報告,6家銅企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新余
創新思路舉措
共謀產業發展
新余市創新開展質量強縣(區)、質量強鏈、質量強企、標準穩鏈等一系列創建工作,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提升企業發展能級。指導重點產業鏈規上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首創全省“商標﹢專利”知識產權混合質押融資新模式。推動江西省消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江西省鋼鐵冶金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江西省流量計檢驗檢測中心等落戶新余。深化質量管理體系和有機產品認證創建,全市現有有機產品生產企業23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34張,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559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055張。開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精準幫扶專精特新企業入庫100余家。
萍鄉
瞄準一流目標
建設質量強市
萍鄉市緊扣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目標,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質量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上半年,萍鄉市10條重點產業鏈中的8條規上工業增加值為正增長,制造業產業鏈整體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1.2個百分點。建成國家級絕緣子實驗室,每年為電瓷企業減少檢測費2000萬元以上;獲得電瓷發明專利330余項,8項新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7家企業參加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9家電瓷企業成為全國絕緣子標委會委員單位;注冊歐盟商標2個,馬德里商標3個;電瓷企業主導產品的成品合格率達到97%以上,電瓷產品生產銷售企業100%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撫州
攻關核心技術
實現更多突破
撫州市聚焦重點產業鏈技術攻關,申請并獲批國家級“揭榜掛帥”項目1項、省級“揭榜掛帥”項目2項、市級“揭榜掛帥”項目40項,確定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2項、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9項。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今年全市團體標準總量達到43項,比上年增長19.4%;重點產業鏈企業開展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今年全市上報3875項標準,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11.7%;在全國率先建設質量認證結果采信平臺——撫州市生態產品信息平臺。優化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全市13個縣區、管委會建設首位(主導)產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協助解決技術難題17個,為企業減免、節約費用381萬元。
九江
實施質量強鏈
入企開展幫扶
九江市立足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推動構建九大制造業產業鏈,打造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全市規上工業營收年均增長10%左右目標,對接企業開展質量幫扶,對300余家企業開展上門質量“問診”,列出問題清單和解決方案。建成相關產業鏈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15個,上半年累計服務企業411家次,培訓企業質量專業技術人員1200余人次,指導55家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有效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宜春
全鏈協同聯動
繪制質量圖譜
宜春市聯合開展9條重點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一鏈一策”制定鋰電新能源、中藥材、花炮、新能源電池等4個提升方案,梳理質量問題56條,確定重點攻關任務44項,整理質量政策工具68項,繪制產業鏈質量圖譜4套。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實施國家級科研項目2個,發布中藥材國際標準1項,帶動100余家供應鏈企業共同進行質量提升。全市任命首席質量官1800余名,規上企業首席質量官覆蓋率達70%以上,形成一批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質量管理人才隊伍。
吉安
找準市場需求
發揮技術優勢
吉安市緊扣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集聚鏈上企業2200多家,成功培育電子信息類省級產業集群9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3個。針對產業鏈企業關心的研發、檢測、市場3個核心問題,組建電子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三駕馬車”(即電子信息研究院、電子信息產品檢驗中心、電子信息產業聯盟);電子信息研究院新引進4所高校,研究板塊拓展至7個,電子信息產品檢驗中心獲批省級質檢中心,電子信息產業聯盟拓展會員達到350家,形成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合力。
贛州
主動服務大局
書寫優異答卷
贛州市圍繞“質量提升問題清單”16個重點問題,依托鏈主企業、檢測機構和高校構建質量創新聯合體,引導500多家規上企業共同參與質量提升、標準提檔、專利創新、品牌建設“四項行動”。兌現獎補資金693萬元;組織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標準宣貫等活動12場次,培訓企業人員1000余人次;設立現代家具產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企業1600余家;主持、參與制定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5項;新增專利授權141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同比增長300%;全國簽約“南康家具”品牌館72家,品牌價值達到702億元。
鷹潭
堅持質量至上
助企煥發生機
鷹潭市以高質量市場監管服務推進銅功能材料產業邁向新高度,全力推動先進銅功能材料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NQI鷹質通”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云服務平臺,并升級改造為“銅質通-銅產業質量提升服務平臺”,249家銅企業入駐,為銅企業提供質量服務1528次,解決特種設備、標準、計量等各類問題187個。加大企業標準創新培育力度,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等標準180項,入選企業標準“領跑者”8個,獲得綠色生態認證證書13張。推動專利導航在銅產業發展中的應用,發布10個銅產品專利導航報告,6家銅企業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新余
創新思路舉措
共謀產業發展
新余市創新開展質量強縣(區)、質量強鏈、質量強企、標準穩鏈等一系列創建工作,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提升企業發展能級。指導重點產業鏈規上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首創全省“商標﹢專利”知識產權混合質押融資新模式。推動江西省消防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江西省鋼鐵冶金產品質量檢驗中心、江西省流量計檢驗檢測中心等落戶新余。深化質量管理體系和有機產品認證創建,全市現有有機產品生產企業23家、有機產品認證證書34張,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559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1055張。開展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精準幫扶專精特新企業入庫100余家。
萍鄉
瞄準一流目標
建設質量強市
萍鄉市緊扣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目標,強化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質量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上半年,萍鄉市10條重點產業鏈中的8條規上工業增加值為正增長,制造業產業鏈整體增加值增速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1.2個百分點。建成國家級絕緣子實驗室,每年為電瓷企業減少檢測費2000萬元以上;獲得電瓷發明專利330余項,8項新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7家企業參加國家標準制修訂工作,9家電瓷企業成為全國絕緣子標委會委員單位;注冊歐盟商標2個,馬德里商標3個;電瓷企業主導產品的成品合格率達到97%以上,電瓷產品生產銷售企業100%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撫州
攻關核心技術
實現更多突破
撫州市聚焦重點產業鏈技術攻關,申請并獲批國家級“揭榜掛帥”項目1項、省級“揭榜掛帥”項目2項、市級“揭榜掛帥”項目40項,確定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2項、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項目9項。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今年全市團體標準總量達到43項,比上年增長19.4%;重點產業鏈企業開展標準自我聲明公開,今年全市上報3875項標準,分別比上年增長10.4%和11.7%;在全國率先建設質量認證結果采信平臺——撫州市生態產品信息平臺。優化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全市13個縣區、管委會建設首位(主導)產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協助解決技術難題17個,為企業減免、節約費用381萬元。
九江
實施質量強鏈
入企開展幫扶
九江市立足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推動構建九大制造業產業鏈,打造6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全市規上工業營收年均增長10%左右目標,對接企業開展質量幫扶,對300余家企業開展上門質量“問診”,列出問題清單和解決方案。建成相關產業鏈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15個,上半年累計服務企業411家次,培訓企業質量專業技術人員1200余人次,指導55家企業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有效推廣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
宜春
全鏈協同聯動
繪制質量圖譜
宜春市聯合開展9條重點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一鏈一策”制定鋰電新能源、中藥材、花炮、新能源電池等4個提升方案,梳理質量問題56條,確定重點攻關任務44項,整理質量政策工具68項,繪制產業鏈質量圖譜4套。發揮鏈主企業作用,實施國家級科研項目2個,發布中藥材國際標準1項,帶動100余家供應鏈企業共同進行質量提升。全市任命首席質量官1800余名,規上企業首席質量官覆蓋率達70%以上,形成一批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質量管理人才隊伍。
吉安
找準市場需求
發揮技術優勢
吉安市緊扣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集聚鏈上企業2200多家,成功培育電子信息類省級產業集群9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3個。針對產業鏈企業關心的研發、檢測、市場3個核心問題,組建電子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三駕馬車”(即電子信息研究院、電子信息產品檢驗中心、電子信息產業聯盟);電子信息研究院新引進4所高校,研究板塊拓展至7個,電子信息產品檢驗中心獲批省級質檢中心,電子信息產業聯盟拓展會員達到350家,形成產業鏈質量聯動提升工作合力。
贛州
主動服務大局
書寫優異答卷
贛州市圍繞“質量提升問題清單”16個重點問題,依托鏈主企業、檢測機構和高校構建質量創新聯合體,引導500多家規上企業共同參與質量提升、標準提檔、專利創新、品牌建設“四項行動”。兌現獎補資金693萬元;組織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標準宣貫等活動12場次,培訓企業人員1000余人次;設立現代家具產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服務企業1600余家;主持、參與制定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5項;新增專利授權141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同比增長300%;全國簽約“南康家具”品牌館72家,品牌價值達到70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