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2023年冬至是2023年12月22日,農歷十一月初十,星期五。冬至這一天,太陽黃經為270°,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也是數九寒天開始的第一天。
冬至是固定的日期嗎
冬至并不是固定的日期的,而是在一個范圍里面,于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中國位于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傳統習俗
1、吃湯圓
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2、吃番薯湯果
在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霉運全部“翻”過去。湯果,跟湯團類似,但個頭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沒有餡。湯果也被叫做圓子,取其“團圓”、“圓滿”之意。老寧波也有“吃了湯果大一歲”的說法。寧波人在做番薯湯果時,習慣加酒釀。在寧波話中,酒釀也叫“漿板”,“漿”又跟寧波話“漲”同音,取其“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3、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
4、畫九
所謂的畫九,實則是冬至后計算春暖日期的圖。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圖”。“九九消寒圖”有三種圖式,分別為文字、圓圈、梅花三種。
冬至夜,是冬至前一天的夜里,還是冬至當天的夜里呢?
冬至前一晚,又被稱為“冬至夜”,在《清嘉錄》記載,冬至夜人們是要聚在一起吃飯喝酒的,“節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飲,謂之‘節酒’。”在古代,冬至夜杭州還會有很多人來到于謙祠宿夜,祈求于公賜夢。據清朝范祖述的《杭俗遺風》記載:“冬至前一夜。有欲卜一生休咎者,即赴廟中宿,得夢后,可以詳解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