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109字,閱讀約需3分鐘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劉軍

3月24日,一則“考研最大的遺憾”帖子在網絡引發關注。
帖文顯示,今年報考廣東某大學的一名安徽考生,在3月22日看到復試消息后,便購買了23日的航班,但受強對流天氣影響,航班延誤,他不幸錯過了24日的復試。
不少學生表示,學校這樣安排復試給到外地考生的準備時間太少,如果因為不可抗力導致缺考不能補考的話,對外地考生非常不公平。
據紫牛新聞報道,該高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有關老師稱,他無法直接對此事作出回應,將請示領導后由專人聯系記者。而不少網友和考生,都希望學校能拿出一個回應。
當然,更進一步,則不僅僅是一個回應,而是相應的應急解決方案。如果確因航班問題,入圍復試的考生無法趕到學校進行復試,學校理應有相應的補救措施,而不是讓考生獨自承擔航班延誤,最終影響考研錄取的后果。
另外,如不少網友所呼吁的,應該給考生充足的復試“趕考”時間,而不能“急吼吼”,尤其是外地考生,至少應提前5天告知復試時間。
這確實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如果學校給足了時間,考生因自己安排不當,導致錯過復試,這一結果當然只能由考生自己承擔。但如果學校給考生的趕考時間過于倉促,那么,考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而導致錯過復試,學校則不妨從充分保障考生權利角度,給出妥善的解決方案。
據報道,該學校招生信息網顯示,復試通知時間為3月21日,各學院的復試時間各不相同。記者還注意到,有部分考生在網上稱,該校的復試通知實際上在3月21日晚間發布,不少考生次日也即3月22日才在其官網看到。這意味著,留給學生的準備時間就兩天,最多三天。這對外地考生來說,確實是十分緊張了。
盡管教育部等官方機構并未對學校發布復試通知的時間作出具體要求,但從更人性化、也更科學的角度看,學校需要從考生角度出發,為考生留下充足的趕考時間。至少提前5天或一周告訴考生復試時間,或許應成為一條基本要求。
做好考研復試,有助于更加全面考察考生的學術潛能與綜合素養。要充分保障每個入圍復試考生的權利,也需要“雙向奔赴”。
對于考生來說,應該做好考研規劃,把其中的各種問題盡可能考慮周密一些,認真對待復試。對于學校來說,則要善待每一位入圍復試的考生,切實做好相關服務,給每個考生公平的復試機會與環境。
為此,我們也期待這場“考研最大的遺憾”,最終能得到一個妥善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