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學生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也越來越大,也讓不少“寒門學子”通過學習突破家境的限制,真正做到了“知識改變命運”。
而教育的公平性也在不斷提高,不管是教育資源的分配還是教師的品德都得到了重視,“有教無類”更是教師教學工作應該遵循的基本標準。

但是陽光之下依然會有陰暗的角落,有些學校和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就出現了偏差,區別對待依然籠罩在家長頭上的一片烏云,柳州某小學就因為班級群里的一項調查登上了熱搜,更是被質疑是因“財”施教,一時間引來無數人的關注和譴責。
柳州一小學調查父母學歷職業,還會特殊標注,疑似“按資排位”
以前我們說學生比拼的是成績和個人能力,現在拼的不只是學生更是家長,很多時候家長的身份背景也能成為學生之間較量的重要因素。

而有些學校就在一些看似正常的調查之中,有意無意地窺探學生的家境,比如幼兒園讓學生畫家里的車標等,都是變相調查家境的手段。
大多學校不會明目張膽去讓學生填寫相關資料,免得引起家長不滿,但是柳州一小學卻將調查擺在明面上,家長看后心里十分不舒服。
根據家長上傳的班級群截圖來看,學校公然對學生家長的學歷、職業進行調查,并讓學生進行填寫上報,這一舉動引來家長的不滿。
不僅如此,公職人員、教師子女還要特殊標注出來,如此“三六九等”的劃分不免讓人懷疑學校和老師要“看人下菜碟”,甚至還會用父母的學歷和職業給學生排座位,大有一種“論資排位”的感覺。
在家長將事情上傳網絡之后,網友們更是“炸開了鍋”,紛紛指責學校的不當做法,還有的說自己也遇到過這種情況。由此可見調查家境的現象不少見,難怪都義憤填膺。
學校舉動引發不滿,教育局介入調查,通報結果揭開背后隱情
隨著關注度持續走高,更是因此登上了熱搜,教育部門也高度重視,在接到反饋的第一時間就介入調查,并及時將調查結果公之于眾。
教育局的通報結果表明,學校并沒有存在“論資排位”的情況,為保護學生的視力,座位安排是“滾動式全體循環”,并且每兩周輪換一次座位,學生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機會也是均等的。
至于為何會讓學生填寫簡歷和職業,教育局解釋說是學校為了提升家庭教育質量,為家庭教育指導進行前期調研的,不過這種做法確實有些欠妥,才會引起家長的誤會,已經讓學校向家長進行解釋說明了。
教育局及時出面解釋,也讓事態沒再繼續擴大,不過網友的觀點卻并不樂觀,都質疑家庭教育和學歷職業有什么關系,究竟是真的為家庭教育服務,還是打著這個幌子進行因“財”施教呢?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不過話說回來,這件事理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想要維護教育公平性,就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學校清正廉潔、教師有教無類、家長監督到位,這樣才是最理想的狀態。
教育公平性需要家共同維護,學校牽頭家長監督,方能達到理想效果
國家一直在努力維持教育公平性,為的就是避免出現兩極分化,雖然這條道路任重而道遠,但是依然要砥礪前行,而想要維護教育公平性不僅要國家出力,全社會都要共同努力才可以。
學校是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理應承擔起自己的職責,只要是進入本校的學生就應該平等對待,做到真正的有教無類才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態度,如果學校畫風跑偏,那么學生又如何獲得良好的教育呢?從長遠來看這樣的學校也是走不長遠的。
而教師也要有責任心,摸著自己的良心教育學生,對待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負責,抱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去教學,不因為某些外界因素影響對學生的教育,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來。
學校和老師能牽頭,維護教育公平性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一多半,剩下就需要家長去監督,一旦發現不合理現象就積極反饋,不要忍氣吞聲,當然家長也不要“雞蛋里挑骨頭”,投訴反饋也要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筆者寄語】讓學生填寫父母的學歷和職業引爭議,雖說教育局給出了官方調查結果和解釋,及時將誤會解開,但是這樣的做法還是存在不妥,否則也不會引起家長的不滿,所以希望學校能夠積極改正并自我反思,努力維護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家校合作共同培育社會發展的棟梁之才。
話題:你如何看待該小學的做法?歡迎留言分享與討論。【小美媽媽教育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