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平菇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時間:2025-04-21 09:49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網
當前,我國春栽平菇處于發菌期,秋栽冬栽平菇處于出菇中后期。針對春季氣象條件和平菇栽培生產特點,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會同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研究提出春季平菇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春栽平菇管理
(一)溫度管理。發菌場所室內溫度控制在22℃左右。溫度低于15℃時,采取菌袋堆積、增光升溫等措施升溫;溫度高于25℃時,應及時散堆,將菌袋“井”字行擺放或降低排放層數,使菌袋之間留出空隙便于散熱,同時要加強通風,降低發菌環境溫度,防止高溫燒菌。
(二)濕度管理。平菇菌絲生長期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若遇持續降雨天氣,應加強通風降低菇棚空氣相對濕度,避免菇棚濕度過大。
(三)通風管理。春季氣候多變,根據天氣狀況靈活通風,氣溫低時中午通風,氣溫高時早晚通風,保證菇棚空氣新鮮、氧氣充足。
(四)光照管理。發菌期要堅持避光培養,避免強光抑制菌絲生長。
二、秋栽冬栽平菇中后期管理
(一)溫度管理。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菇棚溫度,棚溫應控制在10—25℃。若遇高溫天氣(菇棚溫度超過25℃),要采取噴水、加蓋遮陽網等措施,及早、晚通風等方式降低菇棚溫度;若遇異常低溫天氣(菇棚溫度低于10℃),可采取減少通風、白天適當卷起棉被等覆蓋物利用陽光增溫、晚上加蓋棉氈等覆蓋物保溫等方式提高菇棚溫度。
(二)水分管理。出菇期適宜空氣相對濕度在85%—95%。根據天氣狀況,靈活掌握噴水次數,有條件盡量采取微噴、霧化方式加濕。春季干熱風頻繁,易導致袋口處培養料過干或菇蕾干縮,要增加噴水量,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如出現料面過干、現蕾困難的,建議采用劃口出菇方式出菇。隨著出菇茬次增加,培養料含水量逐漸降低,當含水量低于50%時,會嚴重影響平菇產量。一般在平菇采收兩茬后,結合菌袋情況適當補充菌袋水分。可采用自動補水器或人工用補水針補水,補水時不要添加蔗糖等糖類物質。補水量以達到裝袋時重量的90%左右為宜。
(三)通風管理。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需保持通風良好、氧氣充足,通風不良、氧氣不足易形成菌柄長、菌蓋小或子實體不分化的畸形菇。結合菇棚保溫和保濕,做好通風管理,將菇棚二氧化碳濃度保持在0.1%以下。氣溫高時多通風,氣溫低時少通風。噴水增濕后也要及時通風,避免形成高溫高濕環境。春季易出現大風天氣,要密切關注大風預警,及時加固大棚,關閉通風口,防止大風掀棚。
(四)光照管理。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需要200lx—800lx的散射光。結合溫度管理,靈活調控菇棚光線強度,避免光線過強或過弱。
(五)病蟲防控。隨著氣溫回升,病蟲害逐漸進入高發期,要做好黃斑病、菇蚊、菇蠅等病蟲害防控。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控”的原則,優先采取環境控制、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控措施,必要時科學采用化學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