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斑馬魚不同年齡大腦膠質細胞亞型轉變及其腦損傷響應特征
時間:2025-04-21 09:31 來源: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何杰研究組運用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建立了覆蓋斑馬魚幼年早期、幼年晚期、青年、年輕成年4個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創傷性腦損傷條件下中腦膠質細胞的轉錄組圖譜,揭示了不同年齡大腦膠質細胞的異質性及其腦創傷響應特征(可視化網站:https://zebrafish.cn/Molecular-Atlas/scRNA-Glia)。


小膠質細胞隨著年齡變化呈現動態互補的兩種亞型——幼年富集的MG1和成年富集的MG2,它們在轉錄組、空間分布、和形態學特征上均存在差異。而腦創傷后,小膠質細胞被誘導進入3種激活狀態即iMG-1/2/3。其中,促炎型iMG-1出現在所有年齡,調控型iMG-2從幼年晚期開始出現,而吞噬型iMG-3只在青年和成年出現。
對于少突膠質細胞,其成熟和髓鞘化始于幼年晚期并持續至成年階段,分化出3種成熟亞型即MOL1/2/3。在腦創傷后,少突膠質細胞再生現象只存在于幼年和青年,而成年無此現象。細胞類型組成分析顯示,腦創傷誘導的COPs/NFOL增多現象特異性存在于幼年和青年階段,腦創傷誘導出現的iOLCs/ipOLCs特異性存在于青年和成年階段,而腦創傷誘導的成熟少突膠質細胞(MOL)向iMOL-1/iMOL-2的轉變則僅存在于成年階段。這些在幼年、青年、和成年階段呈現出特異且部分重疊分布模式的少突膠質譜系細胞類群,或參與上述年齡依賴性再生現象的產生。
放射狀星形膠質細胞被鑒定出6個轉錄組特異且具有獨特時空分布特征的靜息態亞型,即qRA1/2/3/4/5/6。在經歷腦創傷后,qRA1/2亞型在幼年早期不會被誘導進入增殖態,而幼年晚期及之后均可以。同時,這些腦創傷誘導增殖的放射狀星形膠質細胞在幼年晚期能夠進行均衡的神經發生和膠質發生,而在成年階段則主要進行膠質發生。
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Age-dependent glial heterogeneity and traumatic injury responses in a vertebrate brain structure為題,在線發表在《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