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2024征召人選今天塵埃落定,4年前退黨的郭臺銘,自4月5日起藉由出訪美國日本、模仿韓國瑜從南到北發起4場大型造勢活動,并爆料“大小姐”蔡英文當年阻擋疫苗采購,赴金門發表“和平宣言”,拉抬出極大聲量,卷起千堆雪。但國民黨今日宣布征召侯友宜后,臺媒形容,郭臺銘發起的“42天突襲行動”畫下句點。接下來,郭臺銘的走向備受關注。
大陸涉臺學者、閩南師范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建民受訪表示,郭臺銘是個有魄力、敢做事的人,相比2019年,他這一次參加國民黨內競爭進步很大,在藍營支持者心目中的個人形象也有很大提升。在接下來的選舉中,郭臺銘如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就看國民黨如何權衡。而且,朱立倫也表態,郭臺銘是國民黨的重要資產。
王建民指出,如果形成“侯郭配”,應是非常強的組合;如果擔任侯友宜后援會總會長,以郭臺銘的影響力和地位也值得期待。當然,如果國民黨2024能“重返執政”,那郭臺銘擔任“行政院長”并非不可能,畢竟臺灣現在面臨經濟困難,由他當“閣揆”對臺灣經濟、兩岸經貿合作有很大的幫助,符合臺灣年輕人所期待。
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淞山則表示,郭臺銘此番爭取國民黨提名,志在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位,希望的是能下架民進黨,讓臺灣經濟社會、兩岸關系、臺海局勢及臺灣的國際處境都有一個扭轉和值得期待的未來。“以郭臺銘的影響力與格局,他不是要位置,要的是改變目前臺灣的困境,因此,‘立法院長’‘行政院長’位置不是他所考慮的職位。”
陳淞山指出,國民黨最重要的是團結,以郭臺銘對深藍的號召力,對經濟選民、中間選民的影響力,他接下來可以在侯友宜選戰中發揮重要輔選角色,一心一意當“造王者”。“只要2024年能下架民進黨,國民黨執政后,郭臺銘有足夠的分量在黨內、兩岸、國際及經濟領域揮灑影響力。”
廈門大學臺研院副院長張文生認同陳淞山的觀點。張文生認為,從目前情勢來看,郭臺銘當侯友宜副手的可能性不高。就算國民黨2024年勝選,郭臺銘擔任“行政院長”或“立法院長”的可能性也不大,畢竟他有家族企業要照顧。“郭臺銘之所以積極投入政治,他實際上是希望通過爭取臺灣地區領導人這個位置來改變臺灣。沒有拿到的話,我個人覺得他對其它位置未必有興趣,但不排除他未來更加積極介入國民黨內部事務。”(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程婷婷 陳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