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是基礎,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功能齊備。黨員群眾的需求在哪里,黨建陣地就要建在哪里,越是方便親民接地氣,越是受群眾歡迎。在區位選定上,應堅持開放共享理念,綜合區位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廣泛征集群眾需求,以打通聯系群眾“最后一百米”為目標,在群眾家門口嵌入“零距離”的微陣地。在建造載體上,可因地制宜利用農村閑置用房、社區公共空間、空閑物業用房等做文章,將沉寂的資源激活,讓盡可能多的村(社區)負擔得起、能建起來。在功能定位上,秉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設計理念,完善公共服務和活動設施配置,實現布局科學、功能齊備,讓黨建陣地成為群眾找得著、走得進、能辦事的“黨群會客廳”。
“管”是關鍵,既要建章立制又要資源共享。要讓黨建陣地黨味濃、人氣旺,關鍵在管理。加強黨組織引領,規范工作職責、運行機制、考評制度,結合在職黨員“三報到三服務”,形成“我使用、我受益、我維護”的管理模式,保證大門常開、活動常辦、群眾常來。注重融合共享,大力推動各領域優質資源向基層黨建陣地聚合,形成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紅色交流打卡點和精品線路,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和志愿服務,進一步放大陣地紅色影響力。通過組織生活陣地共享、黨組織聯建等形式,推動黨建陣地互聯互通、共享共用,加強各基層黨組織之間的合作,讓黨建陣地成為廣大黨員學習的“加油站”,更好釋放陣地建設的教育功能。
“用”是根本,既要實用實效又要亮點突出。黨建陣地作用發揮得好不好,要看群眾是否受益、是否滿意。注重內外兼修、管用結合,真正使黨建陣地人氣聚起來、功能硬起來、示范輻射作用強起來。堅持以人為本,黨建陣地不僅為黨員而建,更應圍繞群眾需求、緊盯民生保障,整合群團、醫療、養老、教育等資源,引入用得上、有效果的功能配置和持續化、便民化的服務項目,彰顯實用功能。打造亮點,挖掘所在地歷史基因和紅色元素,深化文化底蘊和歷史厚度,在軟件設施上凸顯特色內容。注重黨建品牌建設,將其與特色文化融合,激發黨群情感共鳴,讓黨建陣地既冒熱氣又接地氣。
(江陰市新橋鎮黃河社區黨總支書記 石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