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2月9日訊(記者 張茜)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凝心聚力抓項目蓄勢賦能促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舉行。發布會上,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馮毅圍繞“聚焦重點項目建設深化金融改革創新”介紹有關情況。
去年完成金融業增加值逾千億元
2022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認真落實穩金融各項工作措施,扎實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業發展穩健良好。
發布會上,馮毅介紹說,2022年全市完成金融業增加值1029.8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和1.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6112.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6和0.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5941億元,較年初增加2504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保費收入631.9億元,同比增長6.2%,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
科創板上市企業居全省首位
全面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
設。我市研究制定《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成立實體化工作專班,扎實推進改革試驗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22年末,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242.7億元,同比增長13.1%。設立科創金融事業部、中心12個、科技分(支)行等科創金融特色機構20家;全市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6家,居全省首位;駐濟銀行機構推出44項科創企業專項信貸產品;省內首單科創票據、首單科技園區CMBS、首單知識產權融資租賃業務、首單“數字經濟”主題公司債券成功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數字人民幣試點相繼獲批。
探索構建完整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
馮毅說,2023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搶抓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重大機遇,不斷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堅持改革創新,全力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探索構建完整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高標準舉辦2023中國(濟南)科創金融論壇,提升試驗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深化金融輔導和管家服務,創新形成“金融輔導+科創”的工作模式,為企業提供全要素金融輔導。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開展上市后備資源培育“荷尖行動”,分階段、分梯次、分領域培育一批優質上市后備企業。推動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國股轉系統山東服務基地高標準運行,打造立足省會、輻射全省的資本市場服務品牌。加強地方金融組織運行數據的監測預警和分析預測,線上監管與線下檢查相結合,提升監管效能。
打好產業金融招商“組合拳”
2023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突破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賈洪斐介紹說,2023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項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加大招商力度,打好產業金融招商“組合拳”,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賈洪斐說,充分利用我市金融招商工作站的前哨作用,開展高頻次、高密度的宣傳推介活動。今年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發達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會,重點介紹濟南經濟、金融發展情況和金融載體建設、金融招商政策等內容,持續提升我市金融美譽度和吸引力;開展市區兩級聯動推介,擬聯合市投資促進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和歷下、市中及高新區等開展招商推介會,吸引更多優勢產業特別是重點產業鏈條項目落地濟南,全面提升金融招商工作質效。
按照全市招商引資“九大行動”實施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引資引智作用,聚力吸引各類股權投資機構來濟投資創業,重點做好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風險投資機構招引工作,打造形成區域性風投創投中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總數已達57家
去年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濟政發〔2022〕15號),啟動了“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將企業上市作為促進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酈弘介紹說,在去年疫情壓力下,全年實現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8家,上市公司增量連續3年保持高速增長,今年1月,潤華服務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了57家,股票59只。目前,全市還有2家企業已提交注冊,1家企業已過會,7家企業在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問詢,19家企業在山東證監局備案輔導,另外還儲備了400多家上市后備資源企業。
今年,市委、市政府將全年企業上市工作目標確定為力爭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做好上市后備資源培育。開展“荷尖行動”,會同區縣和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挖掘儲備優質企業資源,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上市后備企業庫,幫助企業快速規范成長,盡快具備上市條件。
了解全面注冊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幫助我市企業加快輔導、申報、上市進度。啟用“海右”路演大廳,定期組織股權投資和科創企業的投融資對接路演活動,形成“海右”路演品牌
去年完成金融業增加值逾千億元
2022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認真落實穩金融各項工作措施,扎實推進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金融業發展穩健良好。
發布會上,馮毅介紹說,2022年全市完成金融業增加值1029.8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和1.6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6112.3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6和0.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5941億元,較年初增加2504億元,增量創歷史新高;保費收入631.9億元,同比增長6.2%,高于全省1.6個百分點。
科創板上市企業居全省首位
全面推進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
設。我市研究制定《濟南市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成立實體化工作專班,扎實推進改革試驗并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2022年末,科創企業貸款余額1242.7億元,同比增長13.1%。設立科創金融事業部、中心12個、科技分(支)行等科創金融特色機構20家;全市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6家,居全省首位;駐濟銀行機構推出44項科創企業專項信貸產品;省內首單科創票據、首單科技園區CMBS、首單知識產權融資租賃業務、首單“數字經濟”主題公司債券成功落地;本外幣合一銀行結算賬戶體系試點、數字人民幣試點相繼獲批。
探索構建完整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
馮毅說,2023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搶抓建設全國首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重大機遇,不斷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堅持改革創新,全力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探索構建完整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生態;高標準舉辦2023中國(濟南)科創金融論壇,提升試驗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深化金融輔導和管家服務,創新形成“金融輔導+科創”的工作模式,為企業提供全要素金融輔導。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開展上市后備資源培育“荷尖行動”,分階段、分梯次、分領域培育一批優質上市后備企業。推動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和全國股轉系統山東服務基地高標準運行,打造立足省會、輻射全省的資本市場服務品牌。加強地方金融組織運行數據的監測預警和分析預測,線上監管與線下檢查相結合,提升監管效能。
打好產業金融招商“組合拳”
2023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項目突破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賈洪斐介紹說,2023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項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加大招商力度,打好產業金融招商“組合拳”,推動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賈洪斐說,充分利用我市金融招商工作站的前哨作用,開展高頻次、高密度的宣傳推介活動。今年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金融發達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會,重點介紹濟南經濟、金融發展情況和金融載體建設、金融招商政策等內容,持續提升我市金融美譽度和吸引力;開展市區兩級聯動推介,擬聯合市投資促進局等市直有關部門和歷下、市中及高新區等開展招商推介會,吸引更多優勢產業特別是重點產業鏈條項目落地濟南,全面提升金融招商工作質效。
按照全市招商引資“九大行動”實施意見要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引資引智作用,聚力吸引各類股權投資機構來濟投資創業,重點做好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風險投資機構招引工作,打造形成區域性風投創投中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上市公司總數已達57家
去年市政府印發了《濟南市推進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濟政發〔2022〕15號),啟動了“企業上市倍增行動計劃”,將企業上市作為促進省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酈弘介紹說,在去年疫情壓力下,全年實現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8家,上市公司增量連續3年保持高速增長,今年1月,潤華服務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到了57家,股票59只。目前,全市還有2家企業已提交注冊,1家企業已過會,7家企業在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問詢,19家企業在山東證監局備案輔導,另外還儲備了400多家上市后備資源企業。
今年,市委、市政府將全年企業上市工作目標確定為力爭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做好上市后備資源培育。開展“荷尖行動”,會同區縣和行業主管部門大力挖掘儲備優質企業資源,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納入上市后備企業庫,幫助企業快速規范成長,盡快具備上市條件。
了解全面注冊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幫助我市企業加快輔導、申報、上市進度。啟用“海右”路演大廳,定期組織股權投資和科創企業的投融資對接路演活動,形成“海右”路演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