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網絡年初被浙江云南兩地曝光 均為孩子玩游戲充值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6日訊(記者 馬先震) “孩子氪金”,家長退款維權難的消費亂象近年來層出不窮。
據昆明電視臺K6春城頻道官方微博11日消息,俞師傅在船房老村(昆明市西山區)一保管站看守電動車,前些天他發現微信錢包里的錢沒了。翻看俞師傅的微信賬單,俞師傅的兒子充在游戲和視頻里的充值金額共8000多元。“我從6月到現在,玩香腸派對(游戲)充值8000多,玩小視頻充值2000多。”小俞告訴記者。
按照游戲官方的退款流程,俞師傅發現,充值的游戲賬號是小俞用另一名小伙伴家長的信息注冊的。而如果要申請未成年充值退款,則需要對方家長的身份證信息,和相關證明材料。由于小俞的小伙伴及其家人已經回貴州老家了,退款一事只能等俞師傅找到這名孩子的家長,并讓對方配合提供信息,才能重新開啟退款流程。
浙江電視臺《1818黃金眼》欄目此前于1月5日報道,杭州打工的劉師傅的7歲兒子于2024年12月26日玩游戲充值了5600多塊錢。游戲叫香腸派對,根據心動網絡客服的指引,劉師傅提交了申請退費的材料,流程顯示已經提交成功。如果材料審核無誤,將通過電話進一步確認溝通,最終審核結果將通過短信形式,發送到預留手機號上。截至目前,劉師傅反饋,電話、短信都沒有收到,他已經向心動網絡所在地上海市的12345熱線反映情況。
中國經濟網記者向心動網絡方面求證,心動網絡回應稱,這方面的報道沒有關注到,不是很清楚。
心動網絡官網顯示,心動網絡是國內極具知名度的游戲公司,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旗下業務涉及游戲研發運營、動畫制作、偶像娛樂等多個產業。香腸派對是心動網絡旗下手游。
2020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法發〔2020〕17號)。其第一項關于合同案件的審理中的第9條顯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未經其監護人同意,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平臺“打賞”等方式支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款項,監護人請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返還該款項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023年8月2日公布的《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提出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為“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范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實現軟硬件三方聯動,方便用戶一鍵進入模式,為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
《民法典》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