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課堂:秋冬季謹防食物中毒,小知識、大作用!
時間:2024-10-12 08:45 來源:綿陽市場監管微信號
大家好,歡迎來到“食言實語”


食品安全微課堂!
秋冬季來臨,又到了食源性疾病高發季節,
人們常說的“食物中毒”其實也屬于
食源性疾病的范疇。
為做好自身食品安全防護保障,
以下知識點一定要牢記!
一、警惕腌制類食品引發食物中毒
腌制類食品在腌制發酵過程中容易產生如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而引起中毒,一次食用過多或食用已變質的酸菜、咸菜或臘肉,容易引發亞硝酸鹽中毒。應做到:一是在食品腌制過程中,注意掌握腌制時間、溫度,食鹽用量應掌握在10%~20%,一般應在腌制半月后再食用;二是盡量少吃咸魚、咸蛋、咸菜等;三是及時清理過期或變質腌制類食品,避免誤食。
二、警惕水產品引發的食物中毒
秋季正值螃蟹等水產品大量上市時節,在各類水產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見的易引發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在購買和食用水產品時應注意:一是選購鮮活的水產品,色澤異常或死亡、腐爛的要及時清理;二是切配時要注意與其余食品特別是可直接入口的生食食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三是烹飪時要煮熟煮透,盡量避免生食;四是合理規劃每餐用量,盡量做到當頓烹飪當頓食用。
三、警惕自釀葡萄酒引發的食物中毒
九月、十月葡萄大量成熟上市,恰逢溫度適宜,正適合自釀葡萄酒,但自釀過程如果處理不當,極易產生甲醇等有害物質,引起食物中毒。因此在自釀葡萄酒過程中應注意:一是選購新鮮、無破損的葡萄原料;二是發酵器具使用前要充分清洗并消毒,晾干水分后使用;三是葡萄原料瀝干表面清洗時的水分,在釀造過程中保持個人清潔衛生;四是存放于清潔、無塵土的空間內,發酵時溫度應控制在15℃~25℃之間;五是當自釀葡萄酒出現渾濁、失光或呈現油狀、彩虹色等,聞到有醋酸味、霉味時,基本判斷該酒已變質,要及時清理,切勿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