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區構建“1+4+16”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
時間:2024-09-11 09:26 來源: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微信號
今年以來,攀枝花市仁和區市場監管局堅持“點、線、面”相結合,構建“1+4+16”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模式,設置智慧展示窗口,打造“仁小哥”“小衛士”“吹哨人”“新農人”等志愿服務品牌,設立“食安共享驛站”,充分拓展社會共治渠道,積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齊抓共管,有效打通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社會監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點”上提效能,設置1批智慧展示窗口
依托“食安花城”、學校“互聯網+明廚亮灶”等智慧監管平臺,在仁和市場監管所、大河中路市場監管所、國潮風情街等地段設置智慧監管展示屏,實時向社會公眾展示商圈內食品經營單位后廚情況,發布食品經營單位“紅黑榜”,播放食品安全科普宣傳視頻和食品安全風險提示等內容,推動食品經營者自覺從“要我規范”向“我要規范”轉變。同時,執法人員可通過手機顯示屏實時查看轄區食品經營單位經營狀況及行為規范,對餐飲單位的不規范操作進行遠程喊話告誡,實現非現場監管的“云端檢查”,目前全區1600余家食品經營單位納入智慧監管范圍。
“線”上廣宣傳,打造4個志愿服務品牌
一是外賣“仁小哥”義“騎”護食安。在全市率先聘請5名外賣騎手擔任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引導他們成為信息收集員、違法舉報員、志愿服務員、食安科普員,發揮“移動探頭”作用,對日常送餐中發現的食品安全輕微問題及時向商家反饋并報告給外賣平臺,涉及嚴重食品安全問題和線索及時報告市場監管部門核查處置。
二是食安“小衛士”監督“校園餐”。組建食品安全志愿服務學校大隊,開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務20余次,組織中小學生參觀學校食堂后廚,解密一道美味的飯菜從加工到端上餐盤的每一個關卡。邀請50名大學生志愿者對“你點我查”“你點我檢”公眾票選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全程參與執法人員的現場檢查監督。
三是企業“吹哨人”織密“安全網”。組建18名食品生產企業“吹哨人”隊伍,鼓勵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內部人員向本單位、本行業開展食安普法宣傳,監督本企業、本行業,主動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規范食品生產加工過程及品質管控。
四是基層“新農人”宣傳出實招。組建“新農人”食安志愿服務小分隊,在桃花節、姊妹節、火把節等傳統民俗及區域特色節假日,運用新媒體傳播食安科普知識、引導安全消費習慣。目前全區志愿服務總時長達8743.7小時,服務20余萬人次,仁和鎮總發村包保干部劉志鵬運用視頻號“志鵬老撕”制作宣傳野生菌中毒防控知識,瀏覽量達2萬多人次,粉絲1萬余名。
“面”上聚合力,設立16個食安共享驛站
將食品安全工作融入到全市發展陽光康養產業及培育城市商圈、特色街區的城市定位,選取部分網紅商圈、繁華商業街及康養場所設置16個“食安共享驛站”,作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開設“食品安全”共學課堂、培訓基層治理網格員、宣傳食品安全知識的有效載體,全面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目前共組織轄區食品從業人員、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屬地包保干部開展食安大講堂及分享交流會16期,培訓包保干部、從業人員1545人次;開展“慧眼辨識保健品”、志愿者在“煙火仁和”“創建食安示范城 樂享食安新仁和”等志愿服務活動40余場次,發放宣傳物料15余萬份及“你點我檢”調查問卷200余份,讓食品安全科普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為“煙火仁和”注入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