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成效
貫徹新發展理念 展現市場監管擔當作為
本報訊 (記者 徐建華)8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蒲淳,市場監管總局綜合規劃司、競爭協調司、質量發展局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介紹情況,并答記者問。
蒲淳表示,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發展與安全,努力在服務高質量發展大局中展現市場監管擔當作為。成效主要體現在5個方面:
一是市場監管制度規則不斷完善。市場監管總局著力健全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規則,先后推動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新修訂公司法及其配套規則出臺實施,修訂反壟斷法、推動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推動修訂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出臺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等制度,為不斷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是經營主體發展質量持續提升。市場監管總局著力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建立完善經營主體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出臺市場監管部門促進民營企業發展22條舉措,推動企業注銷等“一件事”高效辦理,精準有效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2023年全國登記在冊經營主體達到1.84億戶,企業活躍度同比提高0.69%,退出企業平均壽命延長0.64年。
三是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進一步優化。市場監管總局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不斷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切實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公平競爭制度實施以來,全國累計審查政策措施161.8萬件,廢止和修訂了排除、限制競爭政策措施9.3萬件;今年以來,依法查處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4件,不正當競爭案件6076件,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件10件,經營者集中新申報標準施行后申報數量同比下降13%,企業投資并購更加便利。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企業對競爭執法專業性感到滿意。
四是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作用有效發揮。市場監管總局加快完善適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質量基礎設施,全力推進質量強鏈專項行動,全面實施標準穩鏈重大標志性項目,制定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精準助力設備和消費品更新換代。今年以來,全國共布局質量強鏈項目628個,標準提升行動部署84項重點國家標準制修訂,在能耗能效、家具、燃氣器具等領域發布112項國家標準。建立健全重點產業質量認證體系,實施加快推進認證認可高水平開放行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截至目前,全國累計頒發質量認證證書391萬張,獲證組織突破100萬家。我國加入21個合格評定國際組織,對外簽署15份多邊互認協定和128份雙邊合作互認協議。
五是市場秩序綜合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市場監管總局著力規范市場監管行政處罰裁量權,有效提升監管執法規范化水平;全面推行消費者投訴信息公示制度、完善召回管理體制機制,市場消費環境進一步優化;建立健全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市場監管領域安全責任體系,“四個安全”風險防控的機制更加健全。今年以來,全系統共查辦案件31.5萬件,罰沒金額17億元;全國12315平臺接收投訴舉報咨詢同比增長33.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0.4億元;實施汽車召回150次、667.8萬輛,消費品召回485次、312.9萬件。
蒲淳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市場監管部門將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體推進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平臺經濟常態化監管制度、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等重大改革任務,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為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市場監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