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剛剛過世的山西農村老人“福青”,十多年間,在家中庭院墻上書寫的數萬字的家居瑣事、日常農事、生活心事,上演了現實版的《父親的散文詩》,讓百萬網友感動不已。一位網友說:“這是一個老人寫下的離線版朋友圈。”有網友則想起史鐵生的話:“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蔡山海的帖子。/網絡圖
近日,“福青”老人的兒子告訴上游新聞記者,會保留老人留下的字跡,并將內容謄抄成書,“父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看著這些字,好像父親又活過來了一樣。”
1、78歲過世老人在家中庭院寫滿文字
蔡山海是一位來自江蘇的獨立攝影師,目前正在自駕環游中國,3月31日,途經山西省代縣峨口鎮一個村莊時,他發現路邊一戶人家正在做白事,原來是家中一位78歲老人剛剛去世。
蔡山海介紹:“想了解一個地方,你必須得了解這個地方的婚嫁文化以及殯葬文化,在山西我其實也去了很多做白事的家里,沒想到,這一次遇到了墻上寫了這么多字的人。”
“就是一棟路邊普通的房子,你路過可能都不會想去看看。”走進去蔡山海才震驚地發現,這位78歲名叫“福青”的老人,生前在自家的院墻上、門框上、屋墻上用毛筆寫滿了文字,“我還以為是當地的一種風俗,問了下老人的侄子,才知道這是老人自己的業余愛好。”
一位當地小商店老板告訴上游新聞記者,知道這個老人有在家寫字的習慣,但也只是好奇而已。
因為正是白事期間,不便過久打攪,蔡山海在征得家屬同意后,給這些文字拍下照片,之后才仔細閱讀了內容。
在一面白灰墻上,老人認真寫下了自己的生平,其他的是有關于兒子他鄉定居、修建房屋、農業種植等生活瑣碎之事——“兩子各奔東西,都相離我倆四百多公里。我們倆在家養病,由兩子供生活費,歡度晚年”“2005年4月23日,福青僅用24天,翻新這房,開支8000元,住房人應有防火、水、害蟲法,維護好房墻”“杏花落果后剪果,距離四至五寸,遠果大甜。”
蔡山海發現,老人“福青”讀了不少書,還寫下了有關于宇宙之大、自然變化的思考——“宇宙有多大呀?太陽表面溫度6000度,中心1500萬度,體積是地球130萬倍,重量是地球33萬倍。飛機飛到太陽20年才能到。月亮體積有地球四十八分之一,星星有2000億顆……”老人還寫下了自己做的好事,“2017年正月十二,71歲福青同茂川去繁峙興隆大酒店洗澡后拾到價值5800元金項鏈,第二天失主找回。”
老人“福青”的小院。/受訪者供圖
有趣的是,一直在修繕房屋的“福青”老人還像寫朋友圈一樣,在墻上寫下:“向社會上有科學知識者請教,我院房東墻基受潮遭壞磚,如何治理維修呀?”
“我印象最深的是寫在門頭上的一句話,老人關注到了新疆喀什市建設國家鐵路樞紐物流產業園的消息,‘77歲的我,福青將能去看看嗎?希望我兩個兒子去定居,大展宏圖,吸引更多鄉親去共同發展。2023年6月23日’。”蔡山海說。
蔡山海對老人的經歷愈發好奇起來,“我還以為老人是一位村干部,但他的家人告訴我老人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
“我能想象的,是一位赤忱的、清澈的老人,在院子里對著滿天繁星,寫下了他內心的整個宇宙。”蔡山海說。
2、質樸的文字讓百萬網友感動不已
3月31日,蔡山海將部分照片和文字發到了小紅書上,“開始我以為就幾千的點擊量,沒想到幾天就突破了50萬,現在已經有百萬以上。”
“福青”老人端正的字跡、質樸的文筆讓眾多網友感動不已,甚至邊讀邊流淚,“文字的力量,平實、浪漫而震撼”“老人生前應是位特別熱愛生活的人”“他把日子過成了詩”。
有網友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歷史上會有碑文、銘文,這就是跨越時間刻度的生命之音。”
有網友說:“在這些磚塊上,能看到他認認真真經營的自己的一生,和他人生當中浮現出的無數個小想法。”
有網友感嘆:“雖然沒有見過寫字之人,但磚塊這種永久性的、沉甸甸的媒介,卻能讓他的文字永遠矗立在故鄉的土地,讓每個路過之人看到曾經鮮活的生命,和普通人擲地有聲的宣言。”
一位網友的評論引用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一句話贏得了最多點贊——“唯有文字能擔當此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老人希望兒子們能去新疆喀什發展事業。/受訪者供圖
感到好奇的蔡山海特意停留了幾天,出于對逝者的尊重,在老人過了頭七之后,又再次前往拜訪,記錄了更多寫滿文字的角落,“以此祭奠這位素未謀面的老人,并希望用此文與讀者們共同思考愛、生命與死亡。”
近日,上游新聞記者聯系到了“福青”老人的大兒子宏剛,言語質樸的他說,自己的父親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2008年生了病以后,地就租出去了,在家看書、寫字、種菜、修房。”
宏剛回憶:“父親從小時候就練毛筆字了,從我記事開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村里面紅白喜事需要寫對聯什么的,都是請他來寫;村里還曾經有大學生來找他學過毛筆字,九十年代開始印刷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才逐漸沒有寫了。”
“他對天文地理這些東西都特別感興趣,平時也愛看書,我們家有好多藏書,大概有幾萬冊。”說起自己和弟弟,宏剛有些不好意思,“我們沒有繼承父親那些文化的東西,目前我在內蒙古做一些生意,弟弟在北京打工。”
3、老人兒子說會把文字謄抄成書
宏剛回憶,父親開始在院子墻上寫字,是2001年開始翻修院子的時候,“當時還用的是粉筆,寫在窗框、門框、檔頭上面,后來才改用了毛筆,開始寫壁書的原因我們也沒有和他談過,我估計他是因為愛寫字,加上年紀大了,記性不好,開始是寫一些坐車的時間、花了什么錢、電話號碼這些最基本的、日常的東西。”
“平時我們在外地,也就是節假日回家,每天也會打一兩個電話,他有時候也會有感而發(在墻上寫字),就是一個記日記的感覺,把心里想的、所做的事記下來。”
宏剛回憶,2017年自己的岳母突然去世,父親可能感受到人生無常,就開始寫自己的生平、對自然的感悟以及給兩個兒子的一些話。
2018年2月1日,“福青”老人就叮囑兩個兒子:“父逝后,注重你母親的思想波動,葬父后可找一位服侍她的人為伴,或送你們的母親住養老院,然后請一位誠實戶住我院東房開商店。父母活時已得到你們兄弟倆的孝順已滿意,希望你們兄弟倆走在一處,團結為主。育好你們的后代,成為有孝心會團結的一家之主。”
對于父親的文字在網上爆紅,宏剛也感到很意外,“那天讓蔡老師拍完之后,我也不清楚這個事,還是別人給我說的,我們也沒想到有這么多點擊量。”
“福青”老人的親屬在查看壁書。/受訪者供圖
宏剛覺得,父親就是一個最普通的、地道的山西農民,他的文字會讓這么多人感動,難道是因為“他的思想認識、他的風格,包括我們當地的這些風土人情,可能城市里面的90后00后的都沒有見過或者不知道?”
蔡山海則說:“福青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每一位老人,可能是我們長輩,又或者是我們未來的模樣。”
一些網友的評論也讓兄弟倆感動不已,宏剛說:“看了(網友的評論)我們也都很傷心,整個人都掉眼淚,想到我們父親的生前,感覺到(他)又活過來了。”
對于這些文字,有網友建議,這是一座“凡人的歷史博物館”,應該把文字留存下來,記錄下來寫成一本書、一本詩集。
宏剛告訴上游新聞記者:“下一步我們肯定是要保存下去,然后我們準備逐步把這些字謄抄下來,準備要寫一本書,而且還會把這些文字按照時間歸了類,另外父親不光是在墻上寫,在家里、書里面寫的東西也可多了。”
“福青”曾在墻上寫到:“父逝,希兩子寫一篇憶父文裝入正房東堂正墻。”
宏剛說,他們已經寫好,會遵從父愿。
附:
“福青”老人兒子的《憶父文》
(寫于4月8日)
今天是父親的二七祭日第二天,院子里兩棵杏花開了,皚皚如雪。那是您親手栽種和修剪過的,每一朵杏花仿佛都是您的回眸,滿含著溫暖和關懷。
昨夜,天陰沉沉的,細雨紛紛而下,冰冷的雨滴叩打著兒子傷痛的心。
父親,您走了,從此我兄弟倆再也看不到父親。天大地大,父母恩情最大。您走得是那么匆忙,就連一句話也沒顧上說,就離開了生生眷戀的小屋和親人,讓我們撕心裂肺、肝腸寸斷。
“福青”老人年輕時的照片。/受訪者供圖
您的音容笑貌,宛然若在卻恍然若夢,浮影幻動中,唯有紅磚青瓦訴說著您的家國情懷。滿院都是您有溫度的字跡,父母之愛子,為計之深遠,讓我垂淚滴血。碎碎念念,家長里短,大道至簡。
時光安暖,熱愛萬千。星光不問趕路人,我們注定奔赴山海,而您悉心打理的小院,以及那些有溫度的字跡也將生生不息,陪我們前行。
您去世后竟然圈粉數以萬計,父親,您那顆孤傲的靈魂可以安放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時間的腳步太匆匆,最大的遺憾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您,現實就是這么殘酷,抱起磚頭就沒法背您老人家啊。
您翻建的房院是老爺爺一手留下的,眷刻著祖功宗德,您珍愛有加,守護著百年孤獨。屋子里每一個角落被惆悵填滿,心被無盡的牽念凝結成凄婉悵然。徘徊著您孤獨又彷徨的腳步,不問天荒,只待地老,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走人生只剩歸途。畢竟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銘記您的教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砥礪前行,撫育好我的母親,教育好下一代,家和萬事興嘛。愿您的英靈庇佑一族興旺發達。
再次感謝數以萬計網友(小紅書,微博)對我父親的哀悼,愿天下子女,常回家看看,多去關心一下老人,感謝博友和書友對家父關注,愿天下父母親身體健康平安!
上游新聞記者 湯皓 來源: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