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這是白宮141年來首次正式譴責《排華法案》的歷史性文件。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振江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文告具有積極意義。
張振江認為,強調族群平等和反歧視是美國“政治正確”的一部分。在有其他類似具有紀念意義的政治事件時,美國政府都會例行公事地有所表示。但考慮到近年來美國兩黨和朝野的反華共識背景,拜登總統的這一發聲仍具積極意義。上個月,中美元首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會晤。拜登這一表態也可以看作是會晤結束后,美方努力改善兩國關系的延續。
“美國的排華史是美國移民史也是人類移民史上的一個污點和重要事件。它開啟了其他國家相互效仿的惡性拼比。”張振江介紹說,盡管《排華法案》直接針對的是華人勞工,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大多數華人都受到了影響,諸如早期合法居留下來的華人如果出國再入境就會遭遇各種盤查并被要求提供證明。非勞工移民也因這一政策變得困難重重。反華、恐華情緒蔓延也使得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相繼在20世紀初出臺類似政策。
張振江同時表示,在《排華法案》實施期間,美國本土的華人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但美國社會對華人的負面宣傳與報道依然不斷。譬如作家阿瑟·亨利·沃得,化名“薩克斯·羅默”出版小說《傅滿洲博士之謎》,進一步加劇了西方社會對華人的錯誤認知。
而近年來,一些美國政客為了謀取個人政治私利,利用各種手段不斷炒作反華議題、煽動反華情緒,與阿瑟·亨利·沃得的行徑如出一轍。其行為導致包括華裔在內的亞裔群體成為美國種族仇恨犯罪的主要攻擊目標之一。這也讓更多人意識到,美西方對待外來移民的本質是以本國利益為出發點,而不是所謂的人權。
“對于學者來講,我們一方面要深挖華人對美國發展作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另一方面也要加深理解華人的犧牲和血淚史。”張振江說,從整個世界歷史來看,如何正確對待這段歷史,避免再犯歷史錯誤,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移民國家需要認真對待的重大課題。反對種族歧視并不是說說而已,未來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