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中共三大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案》中提出“男女工資平等”口號。回眸百年,今昔巨變——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郭思琦 董柳 周聰
每個月的15日,對于廣州市金圣斯箱包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的羅慧英來說,都是開心的一天。在這天,她會按時領到工資,吃一頓大餐,犒勞一下自己。羅慧英老家在四川,來到廣州花都從事箱包制作已有12個年頭。她坦言:“箱包制作是計件計酬,男女職工的工資沒啥差別。”
羅慧英口中的“男女工資平等”,如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對一百年前的產業女工人而言,卻是不容易實現的目標。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男女職工待遇不平等”才是常態。
追溯百年變化,1923年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三大提供了答案:中共三大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案》提出了“男女工資平等”口號,指引著中國共產黨人為此不懈奮斗。
百年前的呼聲:“男女工資平等”
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風起云涌。在中共遼寧省委黨史研究室主管的雜志《黨史縱橫》中,一篇文章《我黨第一個〈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記錄了當時的狀況:“1922年,上海新閘、閘北一帶絲織廠、紡紗廠林立,有女工10余萬人,她們每天勞作14—15個小時,還常常遭受工頭的辱罵毆打。”
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中國婦女發展”課題組發布的《中國婦女百年發展報告(1921~2021)》中提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產業女工人存在“工資水平很低,男女職工待遇不平等,懷孕就要被開除”等情況。
對于舊社會女工、農婦等勞動婦女的境遇,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建立的專門組織編撰《當代中國》叢書的機構——《當代中國》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寫的《當代中國婦女》一書中記載:“女工是最廉價的勞動力,工時長,一般每天要干14至17小時;工資低,男女同工不同酬。如上海繅絲、棉紡等17種產業,1931年男工月平均工資24.48元,女工月平均工資只有10.36元;勞動條件惡劣,沒有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險,產前產后沒有休息,往往一懷孕即被解雇。”
中國共產黨誕生后,確立了保障勞動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及在社會生產中保障婦女權益的基本理念。1921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女界聯合會在《新青年》上刊發“改造宣言”,明確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等訴求。1922年,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中寫道:“他們在不堪忍受的工作狀況中作十二小時以上的工作,不過取得比男子更低的工錢,對于女工童工的待遇,簡直慘無人道……所以中國共產黨除努力保護女勞動者的利益而奮斗——如爭得平等工價,制定婦孺勞動法等之外并應為所有被壓迫的婦女們的利益而奮斗。”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案》明確提出了“男女工資平等”的口號。
“20世紀初,女工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除了遭受封建地主和資本家的雙重壓迫外,還和當時女工沒有統一的組織以及對自身權益的保護認識不夠有一定關系”。 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干部培訓學院)講師雷娜表示,“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的《婦女運動決議案》,正是從關注婦女的現實問題入手,提出了‘男女工資平等’,通過解決資本與勞動的關系,在社會生產中承認婦女發揮的同等作用。同時,該決議案更是提到,要設立婦女委員會,讓婦女運動形成‘大聯合’,要創辦單獨的婦女刊物,加大對女工權益的保護和對婦女工作的宣傳,從而進一步推動了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
百年間的探索:男女同工同酬從呼聲變為法律實踐
“男女工資平等”在中共三大上被寫入中央決議文件后,中國共產黨就一直在按此倡導和推行。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法》,該法專門制定了關于婦女勞動保護的條款,規定“女工青工與成年男工做同樣的工作領同等的工資”。這是中共三大提出“男女工資平等”以來,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次由權利意識轉變為立法實踐。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在各地響起,但仍存在男女下地干同樣的農活,女性獲得的報酬低于男性的狀況。面對女性經濟報酬跟不上的情況,山西省西溝村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帶領同村的婦女與男人進行撒肥比賽,以此證明婦女不比男人差,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男女同工同酬終于在西溝村確定了下來。
“在立法層面,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男女同工同酬,逐步完善相關立法,形成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中國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研究院)副院長唐芳介紹,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1978年,“男女同工同酬”首次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年,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和選拔婦女干部。”199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23條規定,“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在分配住房和享受福利待遇方面男女平等。”1995年元旦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確立了“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此后,憲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雖經多次修改,但始終將男女同工同酬作為女性一項重要勞動權利加以保障。
“讓男女同工同酬有法可依,是推動婦女權益保護的重要一環,能夠防止和糾正在就業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為婦女創造公平的就業環境,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和社會保障權利。”廣州市律師協會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占永彪律師說,在當下的司法實踐中,當事人因男女同工不同酬而委托律師辦理的案件非常少見。
唐芳也指出,目前因為男女同工不同酬而引發的勞動爭議極為少見。實現男女同工同酬是婦女勞動權和平等權的體現,是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實現男女平等的基本要求。
新時代的佐證:男女同工同酬早已實現
身著白色工服采集各種數據,診斷一個個電機設備是否在正常運行……這是廣州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師包恒玥的工作日常。工作近三年的她,前不久剛剛參加了集團培養優秀人才的“云啟”高潛項目訓練營,她坦言:“在工作中,我收獲了很多成長的機會。公司內的人才培養政策,不會區分男女,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參加。在工資方面,同一崗位中男性女性的工資也沒有差別。”
“新時代女性在職場的地位不斷提升。”廣州民營科技園婦女聯合會執委會委員、白云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宮丹丹介紹,“我們特別注重保障女性職工的合法權益,定期邀請律師開展法律大講堂,為女職工宣講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法律等內容。同時,在工作崗位上,我們希望發掘出女性的更多優勢,引領并幫助更多女性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對于男女同工同酬,深耕于“互聯網+人力資源”的廣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兼職貓平臺則從另一個視角呈現了現實情況。“我們基于上百萬家企業的招聘數據來看,目前沒有發現同個崗位男女薪酬不對等的情況。”九尾科技創始人兼總裁甄藹儀告訴記者。
“與一百年前相比,新時代婦女的前途命運有了根本改變,廣大婦女平等發展、全面發展,中國婦女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雷娜說,“在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推進《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目標任務的落實,推動婦女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