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新浪科技 張俊
蘇泊爾今年“29歲”。一直號稱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的它,正在遭遇中年危機。
一是質量和口碑,多位用戶反饋其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出現熱水器爆炸、電熱水壺漏電等;二是業績暴雷,其2022年產銷量全線下滑,出現營收同比下降,今年一季度更是營收凈利雙降。
作為曾經的“國貨之光”,蘇泊爾其實早在2007年便被賣身外資。屬于蘇泊爾的輝煌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漏電、爆炸……為何頻頻出現質量問題?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購買的蘇泊爾燒水壺拆開后里面含有藍色塑料薄膜,引發不少網友拆壺自查熱水壺藍膜,部分也發現藍膜問題,懷疑是廠家組裝時忘了揭掉。對此,蘇泊爾工作人員稱,會向相關負責人和領導反映問題進行處理。
這一問題再次將蘇泊爾的產品質量問題暴露于大眾視野。
蘇泊爾,曾經是中國炊具行業的代表品牌,也號稱是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但如今,它的質量和口碑正在越來越被詬病。
王文(化名)向新浪科技表示,家中的不少廚具是蘇泊爾的,就是沖著名氣去的,但沒想到質量根本達不到預期。他透露,購買的第一個蘇泊爾不粘鍋,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涂層便出現掉落,不僅不停地粘鍋,甚至炒菜都有黑乎乎的東西產生,他擔憂會影響身體健康,便又重新購買了一款。

出于對蘇泊爾的信任,他第二次花費更高的價格購買了一款蘇泊爾不粘鍋,但這次的情況更糟糕,炒鍋的鍋底直接出現了開裂的情況,極大影響正常使用。
“連續兩次出現問題,以后真的不敢再買蘇泊爾的產品了。”
王文的遭遇不是孤立。新浪科技在黑貓投訴上看到,關于蘇泊爾產品的質量投訴不勝枚舉。
一位用戶反饋稱,近期,他使用的蘇泊爾熱水器在晚上突然冒火星爆炸,然后全屋跳閘斷電,第一時間找商家想要上門維修,結果商家讓自行更換插頭,并且產品還在保修期內也要自己出郵費寄回去。
“已經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如果當晚家里沒人不在家,造成火災問題后果不堪設想,現在不想使用蘇泊爾家電了! ”
另外一位用戶則投訴,在蘇泊爾專賣店購買的燒水壺使用一個月不到就開始漏水,第一次維修后使用不到3天還是漏水,并且還漏電導致家里跳閘停電,商家不給退換,售后又修不好,嚴重影響人身安全。
實際上,近年來,蘇泊爾也頻頻因質量問題被點名。
2019年12月,由于可能出現開水燙傷消費者的安全隱患,蘇泊爾召回3.01萬件保溫杯;同月,可能存在劃傷皮膚的安全隱患,蘇泊爾召回2.53萬臺電水壺。
2022年,蘇泊爾衛浴生產的不銹鋼感應龍頭抽檢不合格;今年初,蘇泊爾衛浴生產的淋浴用花灑檢出“流量均勻性、管螺紋精度”等2個項目不合格。
營收凈利雙雙下滑,業績不香了?
實際上,不只是質量和口碑,近年來,蘇泊爾在業績上也是進入衰退期。
蘇泊爾此前披露的2022年財報顯示,蘇泊爾實現營業總收入201.7億元,同比下降6.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8億元,同比增長6.36%。

分業務來看,炊具和電器產品的產銷量全線下滑。炊具主營業務全年實現收入61.2億元,同比下降8.66%;電器主營業務實現收入138億元,同比下降5.72%。
分區域來看,內銷有所增長,但外貿大幅下滑。內銷主營業務全年實現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5.07%;外貿主營業務全年實現收入51.5億元,同比下降29.34%。
蘇泊爾稱,外銷業務因主要客戶SEB集團存貨水平較高,為積極管理控制當地渠道存貨水平,本年度其對公司的訂單數量有一定下滑。
但今年第一季度,蘇泊爾的業績更差了,營收和凈利雙雙下滑。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9.63億元,同比下降11.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38億元,同比下降18.63%。
這一次,蘇泊爾的內銷主營業務和外貿主營業務均出現了同比下滑;盈利能力也不容樂觀,2023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為25.22%,同比下降0.14個百分點,凈利率為8.82%,較上年同期下降0.81個百分點。
蘇泊爾業績暴雷背后,一方面與自身質量和口碑相關。有觀點認為,質量問題背后,是蘇泊爾重營銷輕研發導致。
2022年,蘇泊爾的研發費用為4.16億元,同比下降7.52%,研發投入僅占營業收入的2.06%;今年一季度,蘇泊爾的研發投入為8322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8985萬元同樣出現了下降。
作為對比的是,2022年,蘇泊爾的銷售費用為21.56億元,同比增長12.90%,銷售費用率上漲至10.69%;今年一季度為5.49億元,同比增長2.80%,銷售費用率進一步上漲為11.07%。
整體來看,蘇泊爾的銷售費用保持在研發費用的5倍以上。
另一方面也受到當前小家電行業的需求疲軟影響。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小家電全渠道零售額為134億元,同比下降7.1%,其中多個上年熱銷品類銷售遇冷,出貨規模下滑約10%—30%不等。
曾經的國貨之光,為何跌下神壇?
蘇泊爾創立于1994年,從高壓鍋起家,后來產品延展到了電飯煲、不粘鍋等領域,逐漸成為中國小家電的領先品牌。
2004年,蘇泊爾登陸深交所中小板,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炊具公司。蘇泊爾一度是中國小家電行業的“國貨之光”,但實際上,如今的它已是外資控股企業。
早在2007年,蘇泊爾創始人蘇增福就將蘇泊爾的股權分批賣給了法國SEB集團。后來,SEB集團不斷增持蘇泊爾股份,最新數據顯示,目前SEB集團持股比例為82.44%。
蘇增福曾在談及蘇泊爾賣身一事時表示:“我能活多久,不受我掌控,但蘇泊爾能活多久,我能為他爭取。”
法國SEB集團是以發明世界上第一個高壓鍋而著稱的小家電企業集團,創始于1857年,已有將近150年的歷史,旗下擁有特福、好運達等世界知名品牌。
借助SEB集團,蘇泊爾確實實現了向海外市場的拓展。蘇泊爾生產的炊具及電器產品,通過SEB集團銷往日本、歐美、東南亞等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過,嚴重依賴SEB集團,也正在成為蘇泊爾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比如2022年和今年一季度蘇泊爾外貿收入均出現較大下滑。主要就是因為蘇泊爾的第一大客戶SEB集團明顯降低了訂單數量。
由于業績下滑,蘇泊爾的股價表現也不理想。
今年3月以來,蘇泊爾的股價從58.5元一路下跌,截止6月21日收盤,股價報49.3元。三個月時間,蘇泊爾的市值已經蒸發超過7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蘇泊爾業績低迷的同時,小家電行業的競爭也正在越來越激烈。比如德爾瑪今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一些家電巨頭也在大力布局小家電領域。
要走出當前的低谷期,蘇泊爾還有著諸多挑戰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