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19日,第十八屆國際菌草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福建舉行。來自坦桑尼亞、津巴布韋、牙買加、巴西等25個國家的200多位嘉賓參會。與會代表聽取國內外專家主旨報告,實地考察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順昌縣菌草產業示范區,共同探討加快國際菌草產業發展的新途徑。在福建,他們看到了一個不斷延伸的菌草產業鏈,了解到一個個“點草成金”的佳話。
不負初衷,“以草代木”
菌草技術誕生的初衷,是為了破解“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
1983年,在福建農學院一間破舊的實驗室里,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開始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實驗。至今,已經整40年。
2000年,菌草栽培食用菌技術被引進到順昌。
17日,與會嘉賓走進順昌縣鄭坊鎮興源村。只見75個食用菌大棚錯落有致,這是興源、鄭坊、俸窠、羅坊等4個村共同打造的跨村聯建食用菌栽培基地。
除了食用菌大棚,村里還配套了完善的冷鏈倉儲分揀保鮮中心、食用菌電子商務展示館等附屬設施。同時,鼓勵農戶參與合作經營,由農戶承包大棚種植,企業為種植戶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在家門口上班很方便,一年有三四萬元收入。”興源村村民蔡偉星高興地向來訪嘉賓們介紹道。
目前,全鎮已有35戶農戶參與承包大棚種植食用菌,戶均年增收4.5萬元,2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依托食用菌基地建設,鄭坊鎮興源村通過出租菇棚給九菇娘公司和農戶,每年實現村集體收入增加38萬元。
傳統菇棚陰暗悶熱潮濕,但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菇房卻涼爽明潔,海鮮菇在水汽氤氳里“如冰似雪勝玉簪”。
“我們算得上是中國工廠化栽培珍稀食用菌的標桿企業。”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智能環境控制技術,24小時全自動化監測出菇培養間的情況,確保每個生產環節精益求精。
目前,神農菇業日產鮮菇150噸,占全國35%的市場份額,擁有市場定價權。而他們的高產秘訣之一,就是在基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菌草。
巨菌草制成菌基的配比如何?對栽培食用菌有哪些好處?……嘉賓們頻頻發問。得知通過這一產業解決就業的,不少是60歲以上的婦女,不少嘉賓發出贊嘆。
以草為媒,串珠成鏈
“順昌最大的特色是綠色生態,特色和比較優勢就是‘一草一木一大圣,一山一水一石窟’。”順昌縣委書記趙大建表示。
一草,正是菌草。目前,順昌正加強與國家菌草中心、省農科院、啟迪控股等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加快推進巨菌草種苗繁育基地建設,加快菌草擴面種植,推進巨菌草在食用菌、飼料、生物能源等方面綜合利用,全力打造巨菌草綜合利用示范樣板。
在金富羊業菌草養羊基地,嘉賓們見到一只只憨態可掬的大耳黃羊。
公司負責人肖隆明當場算了一筆賬,過去從北方地區采購桔梗作為羊飼料,成本高,還容易霉變,影響羔羊的存活率。“以新鮮的菌草代替干草飼養,不僅提高了產羔率,每頭羊每天的飼養成本也由3.8元降至1.7元。”
即便是過去被視為農業廢棄物的菌糠,也成了山羊飼料。
原來,海鮮菇出菇后菌糠中的粗蛋白含量可達10%以上,還有獨特的菇香,備受山羊青睞。但新鮮菌糠的營養很難被山羊直接吸收,必須進行發酵處理。
選擇合適的菌劑、嚴格控制水分、調節碳氮比例。為保證養分均衡,還得適當添加米糠、豆粕、玉米粉、花生秸稈等配料……好不容易探索出來的經驗,肖隆明對國際友人毫無保留。
在順昌,以菌草為原料做成人造板材,再加工成家具,已經進入試產階段。而在建甌,全球第一條菌草制板生產線已正式投產。
“根據多次生產性試驗,可以認定巨菌草、綠洲一號菌草均可生產中纖板、刨花板。菌草制板以一年以上生長期的菌草為佳。”中福海峽(平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陸懋圣介紹,根據菌草制板的工藝要求,公司專門對建甌福人木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纖板生產線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建成菌草制板的示范基地。
物盡其用,未來可期
“我們在這里親眼看到、親身體會到菌草科技和鄉村振興結合的成果。我認為,菌草產業充滿活力,菌草技術非常具有潛力。”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政府辦公廳主任Peter Gare表示,目前巴新在菌草技術上遇到了現代化設備不足等問題,希望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與福建農林大學等單位開展更多的合作,進一步推動菌草產業在巴新的發展。
泰國柴帕塔納基金會項目主任Anutra Wannaviroj說:“到順昌實地考察交流,我體會到菌草的魅力。菌草產業可以幫助我們增加就業機會、保障糧食安全。我很期待未來泰國與林占熺教授團隊在菌草方面的深度合作。”
“菌草技術兼顧了經濟、社會、環境三大效益,對生態、糧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建議,不斷拓展菌草的用途,尤其是要利用好菌草在重金屬等污染物富集修復方面的功能,激發下游市場化潛力,為菌草種植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夯實需求基礎;二是面向菌草技術的國際化,針對防風固沙、重金屬修復、肥飼料供給等多方面的市場需求,結合數字經濟與信息技術,對商業模式、技術工藝、過程管理等進行智慧決策與智能控制,實現菌草技術的再發展、再創新。
“雖然已經推向世界20多年,但菌草技術仍是一個發展中的技術、拓展中的事業。”年已八旬的林占熺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