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煙火學生水街項目的引入,為大學生提供了一處新的創業基地。”上街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該項目是岐安村沿用“岐安”模式,通過村黨委領辦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企業合作的又一成功案例。
位于福州大學城的十里煙火學生水街。
在校大學生占比達25%
據了解,十里煙火學生水街項目既是福州大學城品質提升項目之一,又屬于上街鎮鄉村振興帶重點項目,占地67.45畝,總投資3152萬元。
在村黨委領辦合作社的模式下,岐安村盤活集體土地,并引入專業運營團隊,打造涵蓋美食小吃、音樂派對、文創集市、后備箱集市、露天電影、篝火晚會等多元潮玩業態的休閑學生街區,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基地及創業扶持,進一步提升大學城生活品質。
該項目運營方相關負責人王飛介紹,十里煙火學生水街項目自今年4月運營以來,已入駐有70多家商戶,非節假日日均客流量達兩三萬人次,成為福州大學城片區新的網紅打卡點。為了給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創業基地及創業扶持,在項目規劃建設時期,街區就計劃引入MCN機構、創客空間、特色工作室等,著力打造福州大學城創業孵化網紅基地。另一方面,運營方在各高校內尋找創業領頭人,讓他們以“校園大使”的身份,將水街項目的文化、創業理念傳播出去,吸引更多學生前來。
此外,項目還為大學生創客提供最大限度的集市攤位租賃優惠,旨在打造校門口的創新創業空間。據統計,目前入駐商戶中,在校大學生占比達25%。王飛告訴記者,這些學生的創業業態大都為盆栽、花藝等,日營業利潤可達500元至700元,基本符合這類群體的預期。
發展溪源江沿線各村
上街鎮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岐安”模式源于2001年福州大學城建設項目落戶上街鎮。岐安村是該鎮第一個實現整村征遷的行政村。
面對全村征遷的情況,岐安村找準了“三產服務業”的發展定位,先是在2007年謀劃了第一個項目——岐安萬象商業綜合體,模式按照村集體出資90%,部分村民出資10%。這個項目每年為村財收入增加274萬元。2015年,岐安村又謀劃建設了第二個項目——福大一區岐安學生街,模式是村集體將閑置土地公開招標,由中標企業負責建設運營,全體村民均入股。這個項目每年為村財收入增加1438萬元。去年,岐安村又瞄準了大學生群體新的消費需求,謀劃建設十里煙火學生水街項目,模式便是成立村黨委領辦的合作社,探索“黨建+合作社+項目+農民”合作發展模式,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與企業合作。
在“岐安”模式下,岐安村民變“股民”,村民人均年底分紅可達5000元,人均年收入5.6萬元。岐安村的村財收入也從2002年的56萬元不斷增加,有望在今年底突破2000萬元。
據了解,上街鎮接下來還將以岐安村為起點,推廣“岐安”模式,沿福州大學城溪源江發展中美、美岐、青州、榕橋等村鄉村產業,建設形成真正的“十里煙火學生水街”,打造具有大學城特色的鄉村振興示范帶。(記者 陳木易 通訊員 周煒聆/文 記者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