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在沖刺關鍵階段,如何調整心態積極應考?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心理學教授、心理健康中心主任趙靜波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為考生支招。
“高考帶來的壓力并不全然是壞事,有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壓力反而更有利于任務完成。當感到有壓力的時候,實際上是身體被動員起來,幫助我們積極應對眼前的任務。”趙靜波表示,“適當壓力”狀態下,學習表現是最佳的,直面壓力、了解壓力、管理壓力是科學應考的關鍵所在。
“有時候哪怕心里知道適度的壓力是有好處的,但仍然非常緊張,如果一味讓自己不要緊張焦慮,可能會適得其反。這時候,可以通過創造和敘說焦慮情緒的故事來和它們做朋友。”她說,考生首先需要覺察情緒,其次可嘗試給自己的情緒命名,然后一點點接納它,學著和它相處,最后要學會用自己獨有的方式進行情緒的表達。
提到心理調節的方法,趙靜波表示,心理學上有一種非常經典和簡單的積極心理調節方法“SWTC”——第一步Stop“停”,通過深呼吸將身體放輕松,暫停負面想法的延伸;第二步Write“寫”,勇敢書寫負面情緒;第三步Think“思”,開啟理智積極思考,激活自身內在力量;第四步Change“換”,換一種新思路思考、解決問題。考生可以使用“SWTC”調節法,與壓力和平共處。同時,運動也有助于調節情緒、提高學習效率。
沖刺高考,要把每一分鐘用在刀刃上,科學制定學習目標。趙靜波還介紹了一種常用的目標管理辦法“SMART”法則——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達到的)、Relevant(相關性)、Time-based(明確的截止期限)。她建議,考生制定具體、清晰、可行的目標,并且有量化標準、有明確的截止期限,而不是無休止地拖延。“不要把問題想得太復雜,只需要專注當下,每天按照原定的計劃學習和生活,就能以最佳的狀態迎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