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GDP比重提升至41.5%;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長5.5%;軟件業務收入達10.8萬億元,同比增長11.2%;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5%。
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能力;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IPv6活躍用戶數超7億,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近50%;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年增長率近30%;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設備超過8000萬臺(套)。
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信息領域相關PCT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占比達37%,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授權量33.5萬件,同比增長17.5%;5G實現技術、產業、網絡、應用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EDA、數據庫、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數據資源體系加快建設。2022年,我國數據產量達8.1ZB,同比增長22.7%,全球占比10.5%,位居世界第二;大數據產業規模達1.57億元,同比增長18%;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共享樞紐發布數據資源1.5萬類,累計支撐共享調用超過5000億次。
數字政務協同服務效能大幅提升。從2012年到2022年,我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國際排名從78位上升到43位,是上升最快的國家之一;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用戶超10億人,實現1萬多項高頻應用的標準化服務,大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跨省通辦”。
數字文化提供文化繁榮發展新動能。文化場館加快數字化轉型,全民閱讀、藝術普及數字化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我國數字閱讀用戶達5.3億;網絡文化創作活力進一步激發,全國重點網絡文學企業作品超過3000萬部,網文出海吸引約1.5億用戶,海外傳播影響力不斷增強。
數字社會建設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共享。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開通,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地市級、縣級遠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全年共開展遠程醫療服務超過2670萬人次;全國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達7.15億,各類人社線上服務渠道提供服務近141億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