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各地的激烈沖突仍在持續。
15日,沖突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以南的一個軍事基地爆發,沖突雙方蘇丹武裝部隊和蘇丹“快速支援部隊”都指責對方發動襲擊,沖突隨后蔓延到整個城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6日報道稱,目擊者說,蘇丹許多地方都傳出了槍聲,在數百英里外的東部蘇丹港和西部達爾富爾地區也發生了戰斗。蘇丹醫生委員會表示,蘇丹多地發生的武裝沖突已造成56名平民死亡,近600人受傷。
聯合國16日證實,三名在蘇丹履職的世界糧食計劃署人員15日在北達爾富爾州卡布卡比亞爆發的沖突中身亡。
聯合國秘書長蘇丹問題特別代表兼聯合國綜合過渡援助團團長佩爾特斯強烈譴責對聯合國工作人員和達爾富爾地區人道主義資產的襲擊。
目前,沖突雙方都聲稱控制了戰略要地,對戰況各執一詞。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RSF)的領導人、蘇丹主權委員會副主席穆罕默德·哈姆丹·達加洛在過去的兩天內接連宣稱,已經占領了總統府,并控制了該國北部的麥羅維國際機場。
蘇丹主權委員會主席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布爾漢對此提出異議,并表示軍方一直控制著政府場所。
達加洛(左)與布爾漢(右)資料圖。圖源:衛報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此次沖突是蘇丹軍政府領導層兩個主要派系之間惡性權力斗爭的結果,爆發的直接原因是達加洛同布爾漢之間政見不和。
蘇丹“快速支援部隊” 在巴希爾統治時期組建,目的是為了抑制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非阿拉伯部族叛亂勢力,獨立于軍方,直屬于蘇丹國家情報與安全局,由此形成了二元軍事體系,為日后的對立埋下伏筆。
在從軍方統治向文官統治過渡轉型的緊張局勢下,此次沖突雙方的核心分歧是如何以及何時將擁有10萬人的“快速支援部隊” 整合納入陸軍中,以及誰將領導這支新部隊。
軍方希望在兩年內完成過渡,而“快速支援部隊” 表示需要十年,在人事安排上雙方也矛盾重重。
CNN稱,目前還不清楚15日早上到底是哪一方打響了第一槍,但本已不穩定的局勢將進一步惡化卻是毫無疑問的。
從更深層次來看,蘇丹亂局中大國博弈因素不容忽視,以西方國家為代表的國際勢力滲透和干涉蘇丹政治轉型是重要原因。
自二戰后西方殖民體系瓦解,非洲國家頻繁發生軍事政變。英國《衛報》16日指出,蘇丹就處于這樣一個動蕩的地區,它的戰略位置吸引了強國,地緣政治因素正在發揮作用。
1956年,蘇丹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受制于英國慣用的“分而治之”手段,蘇丹南北分立從此埋下禍根。而后,蘇丹照搬了英國的議會制民主政體,結果水土不服,不但沒有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社會狀況還每況愈下。
1993年,美國將蘇丹列入“支恐”國家名單,對其實施制裁,絕大部分金融機構放棄了在蘇丹開展業務,切斷了蘇丹獲取信貸資金支持的渠道。貿易禁運還使蘇丹在亟需工業化的領域無法獲得先進設備,以致工業發展遲滯。
2011年,南北蘇丹分離時,美國支持南蘇丹,不公正的介入使蘇丹失去了位于南方占全國石油總量約 70%的油田,經濟基礎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
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加大了對蘇丹內政的干涉力度,2020年和2021年,美國國會接連出臺涉蘇法案,強化對蘇丹安全和情報部門的監督。
蘇丹疲軟的國力難以抵抗外部勢力的干擾,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仍然是該地區動蕩的主要因素。
蘇丹目前的緊張局勢已經引起了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
作為蘇丹的鄰國,埃及外交部在事發后很快發表聲明,對蘇丹持續發生的沖突表示嚴重關切,呼吁蘇丹各方保持克制,敦促蘇丹各方保護平民生命安全。
俄羅斯外交部15日發表聲明稱,俄羅斯對蘇丹國內爆發的武裝沖突深感擔憂,呼吁沖突雙方保持克制、采取緊急措施實現停火。俄方認為,任何分歧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6日表示,中方高度關注蘇丹局勢發展,呼吁沖突雙方盡快停火,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中方希望蘇丹各方加強對話,共同推進政治過渡進程。
另外,聯合國秘書處16日表示,布爾漢和達加洛同意非盟、東非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和聯合國三邊機制以及聯合國秘書長蘇丹問題特別代表佩爾特斯的提議,承諾當地時間4月16日16時至19時實施人道主義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