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首演在湖北省博物館西館小火神全息劇場上演,這也是《遇見》系列歷史劇的首次亮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涅槃重生的鳳凰從頭頂飛越,恢弘精美的編鐘在空中盤旋奏響,栩栩如生的箭雨在眼前穿過……4月4日,沉浸式全息劇《遇見·楚莊王》首演媒體見面會在湖北省博物館舉行。該劇以系列劇的形式,借助VR、AR等技術,深挖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地方特色文博IP,這一嘗試在全國文博場館中尚屬首次。
該劇分“歲月長河”“韜光養晦”“一鳴驚人”“止戈為武”“鳳舞楚天”5個篇章,再現楚莊王韜光養晦、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傳奇故事。楚莊王、樊姬、養由基、斗般、蘇從等人物形象及火神祝融、鳳凰等神話形象栩栩如生,借助國內頂級的聲光電、音視頻設備以及透光性與輕薄性強、色彩還原度高的紗幕投影,營造精美奇幻的沉浸式全息成像氛圍。神秘的楚巫、優雅的楚舞、委婉的楚歌,神奇夢幻的火神鳳凰,氣壯山河的楚國將士,以及經3D建模后呈現的編鐘、虎座鳥架鼓等文物,借助“虛擬現實、真人演出、裸眼3D”等技術,顯得分外瑰麗。記者現場感受到劇情跌宕起伏,時而恢弘大氣,時而哀婉動人。
該劇導演、國家一級演員安榮生說,湖北是楚文化發祥地,楚莊王一鳴驚人、止戈為武的精神早已融入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該劇旨在結合省博館藏文物的特點,以文旅、科技跨界融合方式,向海內外觀眾展示楚文化的深厚魅力,探索一條“讓文物活起來”的新路。
創作團隊在省博多次觀摩,翻閱大量歷史資料,提煉了諸多楚文化元素,進行數字化藝術加工,巧妙融入劇中。如序幕階段,一個金燦燦的木箱飄蕩在星空中,即脫胎于“曾侯乙二十八星宿衣箱”,暗示楚地先民有觀天象的能力,同時加入省博“鎮館之寶”人物車馬出行圖、虎座鳥架鼓等元素,展開古今對話。
該劇由幻影匯(武漢)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和武漢火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制作,在互動性、沉浸式等方面進一步打磨、完善后,有望近期與觀眾見面,并計劃在省博西館小火神全息劇場常駐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