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武漢部分鳥類新記錄發現人合影 韓昶光攝
去年12月,從沉湖上空飛過的白頭鶴 魏斌攝
黑臉琵鷺巡游黃陂武湖 朱全宇攝
江夏龍泉山上空霸氣的林雕 謝紅鋼攝
日本歌鴝在黃陂素山寺林場歡歌 顏軍攝
仙八色鶇仙游至漢口江灘 姚波攝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通訊員 孫姝 趙銀斐
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4月1日—7日是湖北第41個“愛鳥周”。
受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委托,武漢市觀鳥協會4日發布的《2022年重點區域鳥類監測年報》揭示了3項之最:自2016年開展重點區域鳥類監測以來,去年在武漢看到的鳥兒種類最多,新發現的鳥類種數最多,遇見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鳥類最多。
20個鳥類新朋友中有7個貴客
“江夏龍泉山上空飛來一大塊黑抹布,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雕來也!”“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仙八色鶇在漢口江灘三期曝光了”……武漢市觀鳥協會群里捷報頻傳。
2022年武漢共遇見20個鳥類新朋友,是2016年以來最多的。2016年至2022年鳥類新記錄分別為:8個、8個、1個、9個、7個、11個和20個。
從與20個鳥類新朋友相遇的地點來看,黃陂素山寺(褐灰雀和日本歌鴝)、新洲道觀河(小燕尾和褐河烏)、武漢大學(褐冠鵑隼和峨眉鹟鶯)、漢口江灘(仙八色鶇和中華仙鹟)、黃陂云霧山(栗頭樹鶯和麗星鷯鹛)、黃陂武湖(闊嘴鷸和黑臉琵鷺)都有2個新記錄,其中云霧山是新增的鳥類新朋友發現之地;林雕巡游江夏龍泉山上空時暴露了身份,花田雞被困在黃陂天河街道,被會員救助而相識;赤紅山椒鳥成為冬日九峰山里的一抹亮色,引發會員關注;令人欣喜的是,5個新記錄來自武漢中心城區,武漢大學(褐冠鵑隼和峨眉鹟鶯)、漢口江灘(仙八色鶇和中華仙鹟),蛇山遇見白眶鹟鶯。
從相遇時間來看,全年每個月份均結交了新朋友,其中5月份遇見的鳥類新朋友最多,有4個。
“20種鳥類新朋友的‘含金量’還挺高的,有7種是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占比35%。”武漢市觀鳥協會會長顏軍介紹,黑臉琵鷺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褐冠鵑隼、林雕、仙八色鶇、斑脅田雞、闊嘴鷸和花田雞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發現黑臉琵鷺早就列在計劃表上了,去年終于實現。”顏軍解釋,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白琵鷺是武漢常見的冬候鳥,而黑臉琵鷺和白琵鷺是同科同屬的,親緣關系很近,但黑臉琵鷺是沿海遷徙的,有沒有可能黑臉琵鷺跟錯隊飛來武漢?果然來了。
珍禽來漢逐年增多
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和志愿者們,從2016年開展重點區域鳥類監測以來,目前監測點達到79個,覆蓋全市所有行政區域,涉及江河湖山林草等自然生境。
去年,會員們在武漢遇見了380種鳥,“這是一個跨越式的增長。”顏軍介紹,從2017年至2021年,每年在漢觀測的鳥類分別為:321種、322種、342種、338種、357種。
一年能在武漢遇見380種鳥,意味著什么?
顏軍分析,《中國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第三版)》收錄的全國鳥類物種數為1445種。這意味著,去年在武漢看到的鳥類種數占全國的26.3%,超過了全國鳥類種數的1/4。
不僅在漢遇見的鳥類逐年豐富了,稀客貴客也逐年增加,以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標準,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遇見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9種、72種、81種。
“去年遇見的380種鳥類中,有81種是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占比21%。”在顏軍看來,在漢能遇見的鳥中,逾1/5的鳥是國家一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武漢的鳥況非常不錯。
“有的稀客,就在咱們身邊。”該協會秘書長明亮舉例道,去年12月7日—8日,首次發現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秋沙鴨逛東湖了,此消息令人振奮,前年是在天興洲附近水域瞅見它的身影。
鳥類新朋友漸成老相識
從武漢一年中能遇見的鳥類新朋友種數、鳥類種數、珍禽種數來看,近幾年來這些數值都在增加,尤其是去年實現跨越式增長,為何?
顏軍解釋,客觀上而言,一個區域內的鳥種是有限的,隨著觀鳥持續深入推進,是會不斷接近那個有限數值的,能觀測到鳥類新朋友的難度是越來越大的。之所以近幾年實現跨越式增長,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從法律法規上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等相繼出臺,加大了生態保護力度,為鳥類撐起了保護傘;從生態背景分析,武漢生態保護力度增強,城市客廳越來越自然生態,自然會吸引鳥兒們的光顧;同時觀鳥愛鳥的隊伍不斷壯大,比如協會會員從2016年的58人發展壯大到了227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與鳥相遇的概率;更為重要的是,全國鳥類種群在增長也在擴散,是武漢周邊或外省的鳥類外溢而來,比如林雕、栗頭樹鶯、麗星鷯鹛、赤紅山椒鳥,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南部,也是當地的留鳥,可能是擴散到了武漢,讓咱們與之相見。再比如小燕尾在宜昌大老嶺、神農架、咸寧九宮山很常見,在漢溜達的小燕尾可能就是從這些地方擴散而來。
更為喜人的是,通過長期監測跟蹤,有些鳥類新朋友已定居武漢,成為老相識。該協會副會長姚波舉例說,林雕自去年5月在江夏龍泉山首次露面以來,去年會員共與它相遇38次,上個月又在江夏八分山、龍泉山看見它們;去年年底發現的赤紅山椒鳥,上個月在黃陂又發現它們的蹤影;紅頭穗鹛是前年首次發現的,如今在武昌沙湖公園、洪山幸福灣公園和黃家湖濕地公園都能尋見它的身影。
呼吁建立長效保護機制
“發現一個新目標,往往不止一個。”顏軍分析,通過時空交叉的概率分析,當咱們在武漢遇見鳥類新朋友時,大概率不止一只,很可能是一個小團隊來了。因此,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讓更多的新客人安居下來。
同時對于現有的重點野生動物棲息地,顏軍呼吁建立長效保護機制,比如,豹澥湖是全球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的繁殖地和棲息地,那就要保持其繁殖所需的生境,它最愛的蝦塘最好別成了魚塘,這就需要引導蝦塘塘主積極支持保護工作,同時有關部門應該予以一定的支持與獎勵;再比如府河柏泉天鵝湖,是武漢越冬候鳥的熱門地之一,在每年冬候鳥遷徙季,這里有一支巡護隊24小時在此守候它們,迎接它們到來,目送它們北歸,讓它們非常有安全感。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保護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說,“保護候鳥遷徙通道、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今年愛鳥周活動的主題,武漢將持續做好濕地生態保護修復,也希望大家共同保護鳥兒及其棲息地,“鳥鳴城更幽,咱們生活在詩情畫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