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耳念珠菌可導致免疫系統較弱的人患上嚴重疾病,且具有耐藥性。從2019年到2020年,美國的感染人數增加了59%,達到756人,2021年感染人數增加了95%,達到1471人,2022年感染人數進一步上升,達到2377人。
據了解,耳念珠菌可以通過皮膚和衣服傳播,感染這種病毒的人會出現典型的感染癥狀,如發燒和發冷,如果不進行治療,這些癥狀會加劇。
紐約流行病專家瓦利德·賈韋德表示,新的發現“令人擔憂”,由于感染通常發生在患有健康問題的重病患者身上,因此主要任務是防止真菌傳播給醫院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但不幸的是,此類真菌具有極端生存和繁殖能力。
衛生官員說,如果隨著真菌進化,耳念珠菌對棘白菌素的耐藥性變得越來越普遍,那么未來要治療這一真菌可能會變得極其困難,甚至治愈可能性可能降為零。
近一半感染者90天內死亡
CDC稱,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會在90天內死亡,而且在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計有30%至70%的人最終會死亡。但CDC真菌疾病部門的醫務官員梅根·萊曼說,該機構不清楚有多少死亡可以直接歸咎于這種真菌。因為被感染的人通常還面臨著其他多種健康問題,因此耳念珠菌既可能是直接死亡原因,也可能是與其他不良健康因素一起加速死亡的原因。
CDC的專家說,這種真菌傳播范圍的擴大表明,制定強有力的感染控制計劃十分有必要。據悉,耳念珠菌能停留較長時間,并且能通過病人和被污染的物體傳播。
“由于真菌會在表面停留很長時間,因此對醫院進行徹底清潔具有挑戰性。醫療機構常用的一些消毒劑對這種真菌不起作用。”萊曼說。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部門的醫學教授威廉·沙夫納說:“如果(真菌)進入了醫院,就很難控制和消滅。就算感染防控小組和醫院里的每個人都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它們可以持續存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造成感染。”
美國官員說,新冠疫情很可能加劇了耳念珠菌的傳播。因為隨著公共衛生部門對新冠病毒的關注度提升,導致對耳念珠菌篩查的重視程度降低。此外,耳念珠菌容易附著在護理服、手套和其他個人防護裝備上。在理想情況下,這些裝備應該經常更換,但由于疫情期間供應短缺,這些裝備在經常被重復使用,可能也加速了真菌傳播。據悉,該真菌也可以附著在呼吸機或其他醫療設備上。
多數感染發生在醫院和養老院等機構
耳念珠菌于2009年在日本首次被發現,其感染致死率高達60%,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真菌名單。據悉,耳念珠菌菌株最早是由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從一名70歲日本婦女的耳道中采集,并經米卡芬凈此種抗真菌藥篩選而得。后續的支序分析顯示該菌株為念珠菌屬的一個未曾描述過的物種。
近年來,全球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自2012年以來,美國、巴西、智利、秘魯和哥倫比亞等美洲地區國家均報告有此類感染病例出現。
大多數耳念珠菌感染都發生在醫院和養老院等醫療機構,其感染途徑通常是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或通過人際傳播。
該真菌有兩種影響人體身體的方式:
第一,這種真菌可以生存在人類皮膚、直腸或口腔等特定區域,這一過程被稱為“無癥狀定植”。在這個過程中,患者不會表現出感染癥狀,但可以將真菌傳播給其他人。
第二,這一真菌也可能進入血液或傷口,導致嚴重的侵入性感染。在這一過程中,患者會出現典型的感染癥狀,如發燒和發冷。
最近正在熱映的美劇《美國末日》主要講述了一種名為蟲草菌(cordyceps)的真菌感染人類的故事。但在現實中,蟲草菌并不會傳播到人類身上,而耳念珠菌也不會像美劇里的蟲草菌一樣控制宿主行為使其變成喪尸。
盡管如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和免疫學家卡薩德瓦爾(Arturo Casadevall)仍然表示,耳念珠菌的出現是“可怕未來的前兆”。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的傳染病專家彼得帕帕斯博士(Peter Pappas)也表示,這一新物種可以在首次出現后不到15年后突然成為全球病原體——這非常值得注意。
不過,超級真菌并不可怕。
什么是超級真菌?
超級真菌學名是耳念珠菌,是一種真菌物種,2009年在日本被發現,而后在美國、印度、韓國、委內瑞拉和英國等國家也發現了這種真菌。
因為這種真菌具有多重耐藥、病死率高以及采用傳統實驗室鑒定方法難以識別的特點,引起了全球科學家們的廣泛關注。
但并非所有的耳念珠菌都是超級真菌,只有對多種真菌藥物耐藥,并有較強的致病性的耳念珠菌才被認為是“超級真菌”。
一般人不易感染超級真菌
一般情況下耳念珠菌不會感染健康人群。這是一種醫院內感染真菌,一般僅在住院病人(特別是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通過人與帶菌者或帶菌物體的接觸傳播。
根據文獻報道,感染耳念珠菌的危險人群一般有以下幾類: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的人群;
使用中心靜脈導管、呼吸管、飼管和膀胱導管的住院病人;
長期住院的病人;
免疫系統缺陷的病人。
簡單地說,這種超級真菌一般只發生在本身有基礎疾病的住院病人身上,正常人不易感染。
為什么關注超級真菌?
既然耳念珠菌對健康人群不會造成威脅,為何會受到國內外關注呢?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1、致死率高
耳念珠菌可導致持續和侵襲性感染,感染者大多會有原因不明的高燒,并伴隨各種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等表現,最終導致死亡,有研究表明醫院內耳念珠菌感染死亡率從30%至60%不等。
2、難治療
耳念珠菌通常具有較高抗真菌耐藥率,這意味著它可以抵抗常用于治療念珠菌感染的多種抗真菌藥物,一旦感染往往會治療困難,甚至導致死亡。
3、難發現
目前標準實驗室方法難以識別,并且在沒有特定技術的情況下可能在實驗室中會被錯誤地識別為其他病菌,從而導致延誤治療。
4、生存能力強
耳念珠菌能長期存活于醫療機構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上,以及醫院設施和環境物體表面上,若清潔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不力,容易導致醫院內感染暴發。
氣候變化加速真菌傳播
研究人員也將目光對準了氣候變化,認為其也是導致真菌感染加速傳播的“幕后推手”之一。有專家指出,氣候變化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進一步增加真菌的廣泛傳播。
一些研究人員估計,氣候變化和其他類似因素(對非人類棲息地的侵占)可能會導致全球范圍內疫情增加。耳念珠菌是美國面臨的一個緊急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真菌優先關注病原體名單也將其列為全球重點病原體。
但是,耳念珠菌并非唯一一種可能因氣候變化而廣泛傳播的真菌。名為壺菌病的真菌皮膚感染正給世界各地的青蛙帶來毀滅性打擊。由于氣候變化,壺菌病或許能更快更廣泛地傳播。此外,通常只在美國西南部各州出現的真菌感染“山谷熱”也已經在全美蔓延,科學家們認為,造成這一轉變發生的根源是氣候變化引發的天氣模式改變。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央視新聞、東方網、上觀新聞、科技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