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康》·中國小康網 蘇楓
通過示范帶動效應,“梁山好焊”逐漸成為立得住、叫得響的金字招牌,有效帶動地方致富。
增收致富 近年來,山東濟寧梁山縣把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圖片 TUCHONG
在名著《水滸傳》中,山東濟寧市梁山縣以“梁山好漢”為人所知;現實中,掛車產業是這個縣的閃亮名片。作為“中國掛車(專用車)生產基地”,梁山縣專用汽車生產企業達到100余家,對技術工人、技能人才缺口較大。
讓農民工吃上“技術飯”
春天一大早,電焊能手李敬海就在車間里忙活起來,他揮舞焊槍,焊花四濺,巨大的專用車骨架被一點點焊接起來。
李敬海說:“通過在工作實踐中的不斷學習,我的焊接水平有了一個非常高的提升,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還有濟寧市首席焊接技師。”
“李敬海,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在一線焊接崗位上勤奮好學,扎實工作,每天起早貪黑,別人午休他練習,別人下班他加班,對焊條的使用角度、焊接的電流強度、施焊的方法仔細觀察,用心揣摩,反復練習。憑借精湛的焊接技術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在李敬海的帶動下公司焊接技術得到了提升。十幾年來為公司培養焊接員工100余人,其中30余人取得了高級焊接證書,培養的青年員工在各自崗位上均已成長為技術骨干。”梁山中集東岳車輛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寶國說。
徐寶國介紹:“梁山是中國的專用車產業基地,總體來說對焊工的需求比較大,數量比較多,政府做了很多的工作,組織了一些焊接比武大賽,這樣可以挖掘一些好的焊接人才,使得我們的焊接水平提高了很多,也是幫助企業把人才缺口補上來。”
身為公司制造部焊接技術骨干的李敬海認為,只有讓每一個技工都掌握精湛的手工技藝,才能讓企業良性發展。多年來他愛崗敬業、刻苦鉆研、執著專注,手把手傳授技能,一對一教學,每一次培訓,都使公司的整體焊接水平獲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一路焊花一路歌,李敬海用一把焊槍完成了數萬個骨架車的焊口,一朵朵跳動的焊花照亮了他的人生路,也讓他收獲了諸多榮譽,成為梁山焊工同仁們的驕傲。
技能人才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山東濟寧梁山縣把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緊盯產業需求精準施策,優化培育評價、激勵機制,打出一系列人才培育與提升“組合拳”。梁山縣人社局牢牢抓住特色產業,積極打造“梁山好焊”職業技能培訓品牌,組織人社服務專員摸底了解汽車生產企業用工信息和農民工就業培訓需求,引導培訓機構開展汽車制造產業相關的技能培訓,大力實施“訂單式”培訓、“定向式”招聘,積極探索“技能培訓+現場招聘”促進就業的新模式。
在政策指引下,梁山縣涌現出一批批像李敬海這樣的高技能人才。梁山縣注重在農民工中選拔高技能人才,實施梁山好“焊”人才培訓工程,累計開展焊工培訓2萬余人次,許多農民工通過技能培訓變成了技術骨干和產業工人。
“根據市場用工需求,我們組織企業開展崗前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等行動,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培訓—就業—跟蹤—服務’的思路打造梁山好‘焊’勞務品牌。”梁山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丁清源介紹。
“人社部門想企業之所想,通過技能培訓、自主評價等方式,近兩年來,為我們企業增加技能人才80多人,緩解了企業需求,現在的政策真好!”山東水泊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負責人劉燕華說。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梁山當地缺少高校資源,缺乏“高精尖”人才,校企合作就成為引進高端人才的重要手段。梁山縣采取“內培”與“外引”相結合的方式,構建多領域多層次人才隊伍。
2022年3月,山東水泊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與華中科技大學達成深度產學研合作協議,引進院士團隊6人,合作成立“智能焊接裝備技術聯合實驗室”。實驗室以專用汽車核心焊接工藝智能裝備為突破口,發掘“AI+工業互聯網”新勢能,打造全國首家專用汽車領域智能焊接數據中心以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研發基地,帶動地方專用汽車“數+智”產業化升級、智能制造與工業互聯網發展和人才培養。同時,山東水泊焊割職業技能技術培訓學校掛牌,搭建起新的校企合作平臺。
2022年7月,濟寧市專用汽車產業首個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落戶梁山縣楊嘉汽車制造有限公司。“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的建立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助力企業研發工程作業車輛和特種作業車輛等新產品,填補梁山縣專用汽車產業空白,實現差異化發展。”該公司總經理毛雪亮介紹,在基地的助力下,預計2023年底,公司可申請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
為吸引更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秀人才,梁山縣政府通過人才引人才、人才培養人才,不斷充盈人才庫——出臺了《梁山縣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對引進人才的方法、程序、管理、待遇給予了明確規定,在住房租賃、親屬隨遷、子女入學、職稱評定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消除了引進人才的后顧之憂。
聚力打造“金字招牌”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勞務輸出品牌計劃,圍繞地方特色勞務群體,建立技能培訓體系和評價體系,完善創業扶持、品牌培育政策,通過完善行業標準、建設專家工作室、邀請專家授課、舉辦技能比賽等途徑,普遍提升從業者職業技能,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培育一批叫得響的農民工勞務輸出品牌。緊隨其后,人社部、國家發改委等20部門公布《關于勞務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各地掀起創建獨具特色勞務品牌的熱潮。梁山就是一個先進的案例。
截至2022年6月,梁山縣專用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已發展到515家,其中納入國家汽車公告目錄的企業139家,形成了年生產專用汽車35萬輛的生產能力。全縣從事專用汽車及零部件加工的農民工等人員4萬多人,其中焊工的從業人員在2萬人以上,人均年勞務收入10萬元左右。
近日,山東省人社廳公示了首批“省級特色勞務品牌”,經資格審核、專家評審和實地考察,梁山縣精心打造的“梁山好焊”勞務品牌成功入選首批“省級特色勞務品牌”。本次活動評選出5個“省級特色勞務品牌”,旨在進一步加強全省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增強勞務品牌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圍繞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梁山縣人社局以“創業推、產業帶、培訓優、務工促、安置保”為工作思路,采取“精準培訓+勞務輸出+跟蹤服務”模式,著力打造“梁山好焊”特色勞務品牌,強力推進全縣勞動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讓從業人員就業渠道更廣、條件更好、收入更高。
近幾年,梁山縣每年培訓焊工約2000人,就業率達90%以上,有效地解決了企業的用工難題。“梁山好焊”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許多農民進入企業工作成了工人,助推了專用汽車及零部件加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熟練掌握焊接技能,已經成為該縣農民工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去年,“梁山好焊”被山東省人社廳評為優秀公共就業服務成果,“梁山好焊”特色勞務品牌被山東省人社廳推薦參加了由人社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舉辦的第一屆全國勞務品牌發展大會。水泊焊割有限公司的農民工王建珍、中集東岳車輛有限公司的農民工李敬海,分別于2015年、2020年被國務院農民工辦評為“全國優秀農民工”。通過示范帶動效應,“梁山好焊”逐漸成為立得住、叫得響的金字招牌,有效帶動了地方致富。
下一步,梁山縣人社局將持續加強特色勞務品牌建設工作,廣泛開展勞務品牌宣傳推廣,提升品牌培育能力,為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3月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