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協增昌綢緞百貨店舊址,是不少老煙臺人的記憶。
昨天,一場“新展”讓這里熱鬧非凡。
被“故宮男神”點贊的“煙臺造”
上午9時,在位于此處的山東手造煙臺綜合展示中心,一款名為《偉大時刻》的非遺作品銅雕景泰藍·金鉆計時儀揭開面紗。這件作品由來自全國的六位專家跨界合作、融合兩項國家級非遺和一項聯合國人類非遺技藝,完美地契合了當日“煙臺手造·仙手創造”的主題,成為這場發布會和百年煙鐘——當代藝術鐘表展的主角。

“這是鐘表業值得驕傲的一件事情。”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古鐘表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從熱播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里走出的“故宮男神”王津,對這件大師級作品中的“煙臺元素”贊不絕口:“煙臺在國家鐘表歷史的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們這件作品中機芯的部分是與煙臺傳統鐘表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德國赫姆勒-美時嘉設計研發中心副主任高力先生聯合制作的,效果非常好。”
鐘表滴答不停,一如煙臺非遺創新路上行進的腳步。
一件大師級的作品,在與百年煙鐘和“仙手創造”的碰撞交融后,又以手造中心為依托,飛入了煙臺尋常百姓家。正如王津先生所期待的那樣,在非遺發展和創新方面,煙臺要引領非遺項目向前發展、推動發展,在全國做到領先的地位。
古老非遺解鎖流量密碼
這場發布會的布展地,就是一個月前剛剛開放的山東手造煙臺綜合展示中心。
如果你熱衷于逛“小紅書”、玩“抖音”,搜索“煙臺非遺”“煙臺手造”時會發現,以這個手造中心為目的地的打卡游記每天都在增長。在那些好看的圖文和視頻里,非遺不再是古老的傳統,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時尚。

山東手造煙臺綜合展示中心在今年2月2日正式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在這座風格獨特的三層老建筑里,設置了手造市集、非遺工坊、研學基地、數字互動體驗等板塊,涵蓋了美術繪制類、雕刻工藝類、編織扎制類等9大類1000余件展品。將觀者視覺感受和互動體驗與非遺活態化傳承完美融合的手造中心,猶如一幅流動的、濃縮的非遺長卷,隨意捕捉的鏡頭里,可能就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非遺傳承人。
“目前開館一個多月,累計客流量有12000多人,日均每天大約300到500人,年輕人也很多。”在一樓的八仙屋文創商店,煙臺市文化館館長、煙臺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張碩正在忙碌。一旁,一位來自魯東大學的學生被“Q版八仙”吸引,這款創意來自“八仙過海”的文創產品是很多人追捧的“網紅”產品。
掃碼付款,女孩開心地將八仙帆布袋背在身上——這些好看又好用的文創,成為了“行走的非遺招牌”,讓古老非遺文化,立起了潮流與年輕的新人設,解鎖出圈的流量密碼。
文化“雙創”的有益探索
一端連接傳統,一端連接當下。
在推動文化“兩創”的路上,煙臺迸發了一系列以非遺為底色的新傳播形式,讓非遺文化的播撒既能“潤物細無聲”,又能“無聲勝有聲”。

創新之路,收獲著一次又一次高光時刻。兔年央視春晚,由煙臺原創并獨立表演的少兒民俗節目《我和爺爺踩高蹺》的收視率在40余個節目中排名第二,第28代“小金娃”踩著30厘米的高蹺、扭著傳承600多年的海陽大秧歌,把獨具特色又創意十足煙臺非遺推介給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
這是目前煙臺首個進入央視春晚且獨立表演的原創節目,短短幾分鐘的舞臺背后,是煙臺非遺人28年的堅守、傳承、創新之路。去年,在濟南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上,一大批煙臺手造的優秀作品亮相,“煙臺元素”成為文博會熱點。一條以“棒槌花邊煙臺市級非遺傳承人”為主題制作的短視頻《煙臺人玩了100多年的“棒槌”你見過嗎?》在幾個小時內吸引了數百萬流量。
從線下展覽到云端賦能,煙臺借力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的實施,找尋文化遺產與時代發展的契合點,盤活非遺資源,讓非遺文化在作品本身與傳播形式的創新中找到了“破圈”的流量密碼。
走出去、活起來、火起來
讓非遺來源民間又回歸民間。不浮于表面、不“強行植入”,煙臺非遺正在以一個個文化亮點為小切口,做起非遺傳承的大文章。
“現在非遺文化已經和社區、市民零距離了,在煙臺市中心的位置打造的非遺場館以及非遺工作室,讓市民一出家門就可以沉浸式體驗非遺。”昨天上午,在手造中心一樓北區舉辦《偉大時刻》發布會的同時,南區的非遺體驗區內,煙臺剪紙傳承人梁巧艷正帶領芝罘區向陽街道辦事處勝利路社區的婦女代表們學習剪紙。

如今,煙臺不光打造集非遺手造展示、研學工坊、文創商店、沉浸式數字體驗于一體的“煙臺手造·仙手創造”一站式展示體驗中心,還依托百年老街所城里打造了20項非遺集中入駐,安排年度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習活動補助資金,按照每人3000元標準首批共發放54.9萬元,激發傳承人的傳承積極性。
推動非遺文化破局創新,助力煙臺手造持恒傳承,讓非遺賦能文旅消費。
2022年,《煙臺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三年行動工作方案》出臺,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描摹三年發展藍圖。今年,煙臺市文化和旅游局出臺15條《煙臺市關于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費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實施“山東手造”推進工程,開設非遺文創推廣運營中心,推出非遺原創標識和國潮品牌,打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同時,煙臺市級財政安排100萬元,對非遺保護傳承有力、品牌效應突出、拉動消費成效顯著的區市予以補貼。一系列傳承與創新非遺、助力文旅消費的新舉措,將進一步推動煙臺非遺走出去、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王小丹 張潔 攝影:劉昭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