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文明辦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廣東省候選人公示名單,擬推薦吳植桐等12人作為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廣東省候選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先進典型是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近年來,廣東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身邊好人的榜樣示范作用,不斷激發向上向善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尚好人、學習好人、關愛好人、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廣東省共有全國道德模范11名、提名獎獲得者66名;廣東省道德模范60名、提名獎獲得者60名;中國好人565名、廣東好人1670名。
有人行善為樂,奉獻不止
80歲的吳植桐是潮州市湘橋區西新街道布梳街大中興巷居民。從環衛崗位退休后,他義務清掃家門口的巷道,至今已有19年。吳植桐的故事,感動了大中興巷的每家每戶,越來越多人當起了“社區環衛守護員”,大家一起守護社區環境衛生。如今,該社區已成為干凈整潔的明星巷道,可吳植桐并未停歇,他說,只要掃得動,就會一直掃下去。
清遠市陽山縣秤架鄉都是山區,交通不便,郵政是當地人與外界聯系的重要紐帶。黃世華是秤架郵政支局的投遞員,他負責的兩條郵路均屬高寒地區,一條單程60公里,一條單程28公里。一個人、一輛摩托,月均行程超過1500公里,他就這樣堅持了14年。至今,他累計總行程30多萬公里,投遞報刊、郵件70余萬件,投遞準確率100%。他不僅給鄉親送去信件、快遞、報刊,還為大山里的老人、婦女、小孩、行動不便群眾幫忙辦事,成了當地群眾的“貼心人”。
“只要我還能站得穩,就愿意一直給鄰居們義務剪發!”在廣州市黃埔區聯和街道龍華社區,每周六下午2時30分,都有一個“免費理發攤”準時“出攤”。81歲的饒玲進和70歲的妻子郭玉香一起張羅,一開就是8年多。社區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和獨居老人,夫妻倆就拎上工具箱送“剪”上門。從2014年10月首剪至今,他們已經義剪超4000人次。
有人義無反顧救人,不顧自身安危
今年央視春晚,一位來自惠州的女護士登上了春晚舞臺,她的名字叫溫偉蓮。2022年11月3日上午,和往常一樣上完夜班的她回到博羅縣響水村家里,突然聽到一聲巨響,只見百米外的角背橋十字路口,一輛大貨車與一輛轎車相撞,三人被困車內。空氣中彌漫著汽油味,情況十分緊急。穿著睡衣和拖鞋的她沖向事故現場,用身體撐開駕駛室車門,及時切斷了汽車電源,解下了受困司機的安全帶,手上多處被玻璃劃傷。當傷者都安全地上了救護車,她才默默離開。因為身著睡衣救人,溫偉蓮也被大家稱作“睡衣女俠”。
2022年7月19日上午8時許,一輛面包車經過茂名市茂南區環市北路新坡鎮黃塘村路段時失控,沖進路邊的一個魚塘。水迅速漫過車頂,情況十分危急。阮瑞金、鄒勤海、黃府元三人剛好路過,他們第一時間沖向魚塘,合力先把被困車中的4名小孩全部安全救上岸,再游回池塘,將司機從車里救出。在確認被救人員全部安全后,三人悄然離開現場。
有人一諾千金,用實際行動詮釋誠實守信
43歲的唐建鋒是廣州市天河區城市管理第二保潔所的環衛工人。2022年8月23日上午9時許,唐建鋒正在廣州市體育西路路段進行保潔作業,一袋不尋常的“垃圾”引起了他的注意。發現袋中是10萬元現金后,他立即聯系民警、找到失主。“財”歸原主,唐建鋒用實際行動踐行“拾金不昧”。
為了一個承諾,東莞市大嶺山鎮金桔村村民葉沃和把村里獨居的聽障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悉心照顧20多年。即使日子再艱難,他也從沒有想過放棄。他們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有人默默奉獻,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凡業績
2022年5月10日晚上,清遠英德市黎溪鎮出現強降雨,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二級應急響應,黎溪鎮黨委委員李鼎新下村入戶布置群眾轉移安置工作。5月11日上午,李鼎新和兩名同事前往松柏村開展防汛搶險救災工作,車輛不幸墜河。危難時刻,李鼎新讓兩名同事爬出車窗逃生,最后兩名同事獲救脫險,年僅31歲的李鼎新則不幸犧牲。
作為一名海歸博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熱帶水產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馬振華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多年來奮斗在科研和產業一線。他成功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助力我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漁業合作,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當地養殖業戶的高度認可。
投身軸承行業40年,中山市盈科軸承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冰致力于技術攻關,制造出40余種高端裝備專精特新軸承,為中國制造贏得世界掌聲。她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南粵工匠”、“廣東好人”等榮譽稱號。
有人用善良與大愛,詮釋孝老愛親美德
江門市新會區紡織廠退休工人黃麗英,50多年來每天為婆婆洗臉、梳頭、做飯、陪聊天。即使先后遭遇丈夫離世、小兒子去世的悲痛,黃麗英也振作精神安慰婆婆,讓婆婆擁有健康長壽的人生。如今,75歲的黃麗英繼續照顧著104歲的婆婆,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一首愛與孝的頌歌。
在公婆和丈夫不幸相繼去世后,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道平安社區居民張利銀不僅要撫養一對兒女,還無微不至照顧殘疾小叔近40年。數十年來,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闡釋孝老愛親、勇擔責任、無私奉獻的傳統美德。2022年,張利銀被評為“廣東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