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戰略部署。建設農業強省,是落實這一部署的必然要求。山東作為農業大省,有責任、有義務在農業強省建設上趟路子、做示范。
農業是山東的一面旗幟,基礎扎實、優勢突出。糧食總產連續9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糧菜果、肉蛋奶、水產品等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農業總產值去年達1.2萬億元,農產品出口額連續24年領跑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近萬家、占全國1/10,形成了壽光蔬菜、沿黃肉牛等一批千億級、五百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必須順勢而為、乘勢而上,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是農業強省建設的頭等大事。今年,國家啟動了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并把提高單產作為主攻方向。要緊緊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集成運用整套增產技術模式,創建“大面積提升單產”示范推廣田,支持“噸半糧”產能建設,挖掘鹽堿地潛力,探索黃淮海地區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的新路子。
樹立大食物觀,統籌陸海優勢,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種植業方面,加快特色、專用新品種開發,加快蔬菜大棚迭代和果園升級改造,蔬菜總產量穩定在8800萬噸。畜牧業方面,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開展機械化、智慧化改造,肉蛋奶總產量穩定在1500萬噸。漁業方面,持續推進水產健康養殖,深挖大水面生態漁業潛力,大力發展深遠海養殖,今年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3—5處,水產品總產量穩定在850萬噸。加工業方面,深入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梯次打造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
建設農業強省,要強化科技和改革的雙輪驅動。以實施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為抓手,進一步鞏固提升我省小麥、玉米、奶牛等領域的育種優勢,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時,在種業創新、科技研發推廣、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機裝備提升上持續發力,不斷強化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農業強省建設的重要任務。要牢牢把握統籌兼顧、協調推進這個工作方法,堅持全區域全要素推進鄉村振興,按照一個村一個村抓、一個片一個片推的思路,推動全省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鄉村實現全面振興。在總體安排上,堅持“三個層次”同步推進:一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切身利益問題;二是因地制宜發展好鄉村富民產業,讓群眾有錢花、能致富;三是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問題,讓基層黨組織更堅強有力。
在實施路徑上,重點抓好“一村兩區、一面四線”建設:“一村”,即和美鄉村,今年將建設省級和美鄉村2000個;“兩區”,即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區、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今年將建設省級“兩區”各30個以上;“一面”,即在全省面上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網建設、鄉村公共服務提升等;“四線”,即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四大文化體驗廊道,打造鄉村振興展示帶。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