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通過對設備的有效的綜合管理、使用和維護,使設備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符合產品生產要求,減輕生產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2.范圍
本標準規定公司所有的為實現產品的符合性所需的設備的管理和管理職責,以及對這些設備的使用、檢修、保養等的管理要求。適用于公司為實現產品的符合性所需的設備的管理。
3.職責
3.1維修工負責本公司生產設備的維修、維護、管理以及工裝卡具更換的技術指導工作。
3.2對故障設備進行正確維修,維修設備時要切斷電源,清理現場,對更換的部件要及時收存,不準遺棄現場。
3.3對維修設備更換的部件以及維修前的現象做好設備維修記錄,便于總結經驗,為今后排查設備故障提供參考信息,設備維修管理員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
3.4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設備的防護用具、裝置等,不得隨便拆卸,不允許設備帶病工作,以免損壞其它部件。
3.5設備維修管理員要及時提供設備易損部件的采購計劃,和制作計劃,以免影響生產,保證設備完好率達到100%。
3.6負責設備零配件的資產管理。
4.設備的管理:
4.1設備和零配件,經驗證合格,應由使用部門建帳管理和維修。
4.2 輔料庫負責資產增減及轉移做好業務記錄,及時進行核對,并會同設備管理員每半年核實一次,做到帳物相符。
4.3備件保管工作要達到科學保管分類、分區、分機型,擺放整齊,標志明顯,規范化。加強防銹、防腐措施。備件不磕不碰、不銹、不變質。帳物相符,庫容整潔。
4.4 整機及零配件報廢后,要集中存放,不得私自處理,應該退回倉庫的要及時退回倉庫。
5. 設備的使用管理:
5.1新上崗的設備操作人員在使用設備前,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學習設備的結構性能、技術規范、安全操作規程、維護保養知識等基本常識。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實際操作技術,熟悉使用設備的性能和技術規范。
5.2使用部門負責設備的正確使用、妥善保管和精心維護,并對其保持完好和有效利用負直接責任。
5.3操作工人必須熟悉設備的結構、性能、掌握設備的使用要求。
5.4適應生產需要,必須要在設備上進行超負荷、超規范及精機粗用時,應由使用部門提出防范措施,同時生產科長批準后方可實施。未經批準,操作人員有權禁止使用設備。
5.5設備必須是完好運行,嚴禁帶病作業,并定期檢查和清掃。
5.6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規定使用設備。
5.7要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接班人在交接班前15分鐘到達工作崗位,以便及時準備,集中思想,了解情況。交班必須做到:交設備的正常運行、工具、記錄清楚、數據正確,機房內外場地整齊清潔。
6. 設備的維護保養
6.1小型設備由操作工,認真檢查擦拭設備各個部位和加油保養,使設備經常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班中發生故障,應及時給予排除。
6.2大型設備以為維修人員主,操作工為輔,對設備進行局部拆卸和檢查,清洗規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換和清洗油線、油氈、濾油器、調整設備各部位的配合間隙,緊固設備各個部位。
6.3設備的潤滑管理工作是設備維護保養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防止事故發生,減少機件磨損,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有力措施。
7.考核
7.1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生產。
7.2.設備檢修,維護要按時、及時有規律,保證維修效果良好。
7.3設備的保養工作不得占用生產時間。因保養不及時、不負責造成生產延誤,負責人要接受處罰。
7.4在不損壞設備,不耽誤生產的情況,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設備改進。因設備改進而提高使用效率的,公司進行獎勵。
本標準適用于公司所有接觸設備的有關工作人員。